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为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最主要病原标志和直接证据之一。患者感染HBV后,病毒分泌的蛋白释放入血液导致相应抗体产生,病毒的抗原抗体共有3个系统,但因核心抗原在血清中一般不易检出,因此常规检测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及核心抗体(HBeAb)。HBV感染者在病毒感染缓解和愈合的不同时期,可有不同的存在模式。  相似文献   
3.
检验科人员处于医院临床工作第一线,与患者存在广泛接触,是沟通医患关系、实施疾病辅助诊断的重要环节.患者在检验科较容易产生抱怨型的医疗纠纷,本文就医院检验服务中存在的医患纠纷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五大应对措施. 1 检验科人员常遇到的医患纠纷 1.1 检验服务态度不好引起纠纷在检验科窗口服务中患者投诉服务态度不好比较常见.经常听到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用"生、冷、硬"来概括.的确,有些检验科工作人员服务技巧不足,只是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忽视患者的心理感受,怠慢患者、敷衍患者;与患者的接触没有发自内心的微笑服务,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或者业务知识不足,无法全面回答患者的疑问等.有时,工作繁忙、压力大,个别人员对自身的工作流露出厌倦、不满情绪.接待患者不能做到客气、尊重、周到、友善,是造成关系紧张的最主要原因.有的检验科在高峰期服务不到位,患者排长队等候,不能按时取到化验报告等现象都导致患者的不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级预防健康教育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在变应性鼻炎(AR)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需要三级预防管理的210例AR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70例,进行为期3年的随机对照研究。A组:单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B组联合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盐酸左卡巴斯汀鼻喷雾剂治疗。C组在B组联合用药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每季度进行1次健康知识讲座、问题咨询和教育资料发放,内容主要为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知、信、行)指导;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平衡饮食、尽量避免生活环境中的变应原、有氧运动(每天0.5~1.0h)。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3年后进行症状和体征评分,随访比较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从AR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鼻内镜和放射学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分评定疗效:干预3年后3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3年后组内比较AR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鼻塞、流涕、鼻痒、喷嚏4项症状及体征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年后,A组8例(11.43%)、B组6例(8.57%)、C组1例(1.43%)失访,C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A组和B组。结论:AR的三级预防健康教育管理在保持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同时,能明显提高AR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疗效得以保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6.
类固醇受体与变应性鼻炎患者类固醇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内两种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mids,cs)受体亚型——CS-α和CS-β表达水平与类固醇治疗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类固醇不同效应AR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BMC的CS-α、CS-β mRNA,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S-α和CS-β蛋白的表达。结果①类固醇敏感组、类固醇抵抗组及健康人体内均有CS-d、BmRNA的表达,但以CS-α为主,其CS-α/GAPDH(葡萄糖甘油醛脱氢酶)mRNA的比值(x^-±s,下同)分别为1.15±0.75,1.63±0.78,1.27±0.51;②类固醇抵抗组CS-β mRNA表达明显高于类固醇敏感组和健康对照(P〈0.05),3组CS-β/GAPDH mRNA的比值分别为1.42±0.73,0.82±0.59,0.80±0.68;③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类固醇抵抗组PBMC的CS-B表达阳性细胞比率明显高于类固醇敏感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分别为28.8%±9.9%,5.9%±3.2%,5.5%±6.8%。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类固醇抵抗可能与CS-β的表达亢进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CD45RA及CD45RO的表达及其与AR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AR患者PBMC中CD45RA及CD45RO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①AR...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医学检验中存在的检验医学伦理教育缺乏,部分医务人员未履行告知义务,报告单发放中暴露患者隐私等伦理问题,提出医学检验中应重视检验医学伦理教育、加强检验前质量控制、检验科废弃物应无害化处理、缩短样本周转时间、报告单发放需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患者候检环境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白三烯代谢水平与抗自三烯治疗临床疗效的关系,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78例持续性AR患者进行4周孟鲁司特治疗试验。观察症状/体征评分、血嗜酸细胞百分比(Eos%)分类计数、血清总igE、尿白三烯D4(urinaryleukotrieneuD4,uLTD4)的变化。二分类Logisticl回归分析观察指标与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48例有明显临床改善(有效组),30例无明显改善(无效组)。有效组患者uLTD4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无效组[(1755.3±375.1)pg/mlcreatiniReVS(225.5±346.4)pg/mlcreatinine,P〈0.05);而EOS%、血清IgE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回归分析提示,有效组治疗前症状/体征与uLTD4存在负相关性(r=0.35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孟鲁司特疗效与uLTD4有相关性。当治疗前uLTD4≥1200pg/mlcreatinine时,其OR=3.5,95%CI为(1.7,15.8);其他指标则无相关性。结论uLTD4水平与孟鲁司特治疗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可作为选择抗自三烯类药物的参考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