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三种内固定方式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2003年2月至2006年7月我院采用DHS、PFN、DCS治疗粗隆间骨折137例,现将治疗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赵博  雷书宏  严笑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5):797-798
目的探讨倒置LISS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倒置LISS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2例患者随访8个月~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采用Kuderna评分进行评估: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倒置LISS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具有很好的临床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TVH)的优点、手术要点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50例因患子宫良性病变且非脱垂子宫的患者实施TVH,应用TVH专用手术器械[1],采用新式TVH手术方法[1].结果:50例手术均顺利完 成,平均手术时间68分钟,平均出血量165ml,平均住院时间4.2天,术后肛门排气早,术后无需镇痛.结论:新式非脱垂子宫TVH具有损伤小、恢复快、腹壁无瘢痕,且不需昂贵复杂的手术器械,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钢丝张力带治疗髂前上棘撕脱骨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髂前上棘撕脱骨折是一种少见类型的骨折。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6月 ,我院共收治髂前上棘撕脱骨折 8例 ,均行切开复位钢丝克氏针内固定 ,功能恢复良好 ,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8例 ,均为男学生 ,年龄 14~ 17岁。跑步引起 6例 ,跳高引起 2例。临床表现为 :伤后髂前部位疼痛、肿胀 ,部分有青紫和瘀斑 ,膝、髋关节处于被动屈曲位 ,伸直时疼痛加重 ,休息时缓解。X线片表现 :撕脱骨块脱离髂骨 ,向下移位 3~ 5cm。见图 1。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 ,切口以髂前上棘部位为中心 ,暴露后见撕脱骨块被缝匠肌拉向远方 ,…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沉默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18226中miRNA-181a的表达,观察RPM1822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健康者血清标本中miRNA-181a的表达水平;转染miRNA-181a inhibitor后,CCK-8法与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D1、p-PI3K和pAkt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miRNA-181a呈高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转染miRNA-181a inhibitor后,RPM18226细胞的存活率和集落形成能力下降,迁移能力降低,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例增多,cyclin D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沉默miRNA-181a的表达能够抑制RPM18226细胞的增殖,并降低细胞的迁移能力,可能与细胞周期及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 1 62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 ,食管胃吻合重建 ,术后观察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结果 :1 62例食管癌贲门癌发生吻合口瘘 3例 ,其发生率 1 .8%。结论 :吻合口瘘的发生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 ,与手术操作、术式、残胃及食管的血运、吻合口的张力、胸腔感染、禁食和必要的全身营养支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跟腱骨化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2岁,农民.因左跟部疼痛2年就诊,无明显外伤史,长时间行走时足跟部疼痛明显,乏力,曾在当地医院服用止痛药物,效果不明显.查体:左小腿无外伤瘢痕,下段后侧可见7 cm×2.5 cm×2 cm肿物,质硬,不活动,边界清楚,无明显压痕;左足中立位,内外翻功能正常,足背伸及跖屈略受限,左小腿无明显肌萎缩,肌力Ⅴ级.左小腿皮温正常,感觉正常.X线片:正位片示胫骨下段外缘、跟骨上部宽约2.5 cm,长约6cm,侧位片示左胫腓骨后侧3 cm处跟骨上部可见长约6 cm、宽约2 cm、稍低于皮质骨密度阴影,边界清楚.见图1.诊断为左侧跟腱骨化.因功能影响不大,给予对症处理,观察治疗.  相似文献   
8.
雷书宏  赵博  严笑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65-2465
目的:探讨记忆合金聚髌器加钢丝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用记忆合金加钢丝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86例,评价固定效果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71例,骨折愈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脱出,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记忆合金加钢丝固定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较好的一种办法,有利于骨折愈合,可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BCG灌注防治表浅膀胱癌术后复发4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卡介苗 (BCG)化学免疫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 42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术后 1周开始用 BCG1 2 0 mg加生理盐水 6 0 ml行膀胱灌注 ,每 2周 1次 ,3月后行膀胱镜复查 ,后改为每月 1次 ;灌注 6次后 ,改为每 3月 1次 ,灌注 4次 ,整个疗程共2年。结果 :随访 1 0月至 5年 ,平均 2 .8年 ,肿瘤复发率为 1 1 .9%。结论 :BCG对膀胱肿瘤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可减少膀胱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