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月医院收治的109例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采用VITEK-2Compact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109例败血症患儿中检出革兰阳性菌60株占55.0%,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61.7%,革兰阴性菌45株占41.3%,以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24.4%、22.2%,真菌4株占3.7%;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率较高>80.0%,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100.0%敏感;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均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株,占86.5%,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9株和大肠埃希菌6株,检出率分别为81.8%和60.0%。结论败血症患儿检出病原菌前3位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严重,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病毒性脑炎病原谱及其基因特征。方法采集烟台地区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46份及粪便标本10份,通过细胞培养分离病毒,RT-PCR扩增肠道病毒VP1区并测序,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从4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到11株病毒,分离率为23.91%,10份粪便标本中分离病毒5株。16株病毒经鉴定7株为肠道病毒,其中EV71型4株。EV71与其他地区流行株VP1区序列差异较小。结论烟台市病毒性脑炎以肠道病毒为主,有EV71型流行,与其他地区流行株相比,EV71型VP1区基因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大鼠GFRα1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大鼠GFRα1的干预作用。方法:7日龄SD乳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3、7、21 d 4个亚组,电镜观察缺氧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变化,RT-PCR方法检测GFRα1mRNA的表达。结果:电镜显示:21 d电针组细胞核核膜模糊,核仁清晰,细胞质分布均匀,线粒体无肿胀,粗面内质网无扩张。GFRα1的表达电针组3、7、21 d与模型组比较,均表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够促进GFRα1mRNA的表达,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发挥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ICU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特征,检测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合理调整消毒剂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ICU病房送检的住院患者包括血、尿、痰、胸腹水及分泌物等各类标本,共获得不重复患者的菌株105株,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0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替坦、头孢唑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耐药率高,均>95.0%;105株铜绿假单胞菌检测qac E△1-sul1基因阳性43株,阳性率40.95%。结论 ICU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已非常严重,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qac E△1-sul1基因携带率较高,医院常用消毒剂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灭菌效果良好,重症监护室应进一步加强耐消毒剂基因菌株的监控,并根据耐消毒剂情况合理调整消毒剂的使用,尽量避免应用季铵盐类和双胍类消毒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克隆表达轮状病毒融合素蛋白VP4.方法 以轮状病毒SA11株细胞培养物提取总RNA为模板,经RT-PCR获得VP4全长基因片段cDNA,将其重组于pET-30a(+)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plysS),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并用镍柱纯化.结果 重组载体所含目的基因片段的序列与文献公布序列相符,IPTG诱导表达的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与目的蛋白大小一致,为88 kD,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目的蛋白所带组氨酸标签可与标签抗体反应;镍柱纯化获得RV SA11 VP4融合素蛋白,纯度达90%.结论 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0a(+)-VP4,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了RV融合素蛋白VP4.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表达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4酶切片段VP5*、VP8*。方法以猴轮状病毒SA11株细胞培养物提取总RNA为模板,经RT—PCR方法获得VP5*、VP8*全长基因片段cDNA,将其重组于pET-30a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plyss),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做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目的产物用镍柱纯化。结果①重组载体在IPTG诱导下,工程菌表达的两个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②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与目的蛋白大小一致,VP5*为60kD,VP8*为28kD,Western—blotting检测发现两目的蛋白所带标签可与抗体反应;③镍柱纯化获得RVSA11VP5*、VP8*蛋白,纯度达90%。结论①构建表达载体pET-30a—VP5*、pET-30a—VP8。;②表达、纯化VP4蛋白的VP5*、VP8*片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青岛地区妊娠早期孕妇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和TORCH的感染情况,以指导临床加强对育龄夫妇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优生优育。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门诊收治的建卡妊娠早期孕妇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HBV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CV (HCV-cAg、HCV-Ab)、HIV[HIV (1/2)-Ab]和TP (TP-Ab)血清标志物,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TORCH-IgM。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青岛地区妊娠早期孕妇的HBsAg阳性率为3.961%(650/16 411),HCV-Ab阳性率0.055%(9/16 411),HIV-Ab阳性率为0.000%(0/16 411),TP-Ab阳性率为0.585%(96/16 411),TORCH-IgM总阳性率为9.194%(202/2 197)。高龄孕妇TP感染率为1.684%(26/1 544),显著高于适龄孕妇的0.471%(70/14 867,χ2=33.34,P<0.01),同样高龄孕妇TORCH感染率为13.333%(30/225),显著高于适龄孕妇的8.722%(172/1 972,χ2=4.61,P<0.05),而且HBsAg、CMV-IgM和HSV (1/2)-IgM阳性率存在季节差异(HBsAg:χ2=10.52,P<0.05;CMV-IgM:χ2=14.11,P<0.01;HSV (1/2)-IgM:χ2=25.34,P<0.01)。 结论 青岛地区妊娠早期孕妇存在优生优育相关感染性病原体感染的现象,应加强对育龄夫妇的宣传教育,做好孕前和孕期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和TORCH的筛查工作,提高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8.
徐涛  许能贵  易玮  万浩  苏乃仑  万言珍 《中医药学刊》2013,(10):2141-2143,I0001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大鼠GDNF的干预作用。方法:7日龄SD乳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d、3d、7d、21d四个亚组,病理学观察缺氧缺血侧脑组织切片,RT-PCR方法检测GDNFmRNA的表达。结果:病理学观察21d电针组镜界清楚,神经细胞排列有序,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不明显,细胞轮廓及核仁较清晰。GDNF的表达电针组3d、7d、21d与模型组比较,均表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够促进GDNFmRNA的表达,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发挥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03年山东济南地区病毒性脑炎(VE)流行病因。方法通过随机PCR及肠道病毒特异性的RT—PCR扩增获得病毒分离株特异性核酸片段,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多序列比对,确定病毒种类及分型。结果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5株病毒,以随机PCR获得其中1株病毒的核酸片段,经BLAST分析发现其与肠道病毒同源性最高,然后分别测得5株病毒5’端非编码区及部分VP1区核酸序列,经序列比对分析,确定5株病毒均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B5,并且均与2002--2004年间浙江无菌性脑膜炎流行期间分离的柯萨奇B5分离株同源性最高(95%以上)。结论柯萨奇B5是2003年济南地区VE流行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应用多细胞系微量细胞培养法进行病脑脑脊液病毒分离,以建立简便、快速的病毒初筛方法。方法采集病毒性脑炎病例脑脊液46份,应用4种细胞系在96孔细胞培养板进行分离病毒,所得培养物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RT-PCR扩增,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46份标本分离病毒11株,其中3株应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扩增出预期片段。结论多细胞系微量细胞培养法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病毒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