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性胸水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胸水50例病人.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气促、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和不明原因低热.胸水位于右侧64%,左侧20%,双侧16%,中大量胸水45例,少量胸水5例.所有病例皆合并腹水.胸水检查多为漏出液,大部分患者通过积极治疗胸水可以消失,主要死因为肝硬化的并发症.结论 肝性胸水为肝硬化晚期表现,诊断常无困难,胸腔闭式引流加胸膜粘连术对顽固性胸水的治疗可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小剂量厄贝沙坦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方法将60例伴有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d,联合厄贝沙坦75mg/d口服降压;对照组单用非洛地平缓释片5mg/d口服降压。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血清CRP和血压变化。结果两组血压均下降,观察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CRP均有下降,而观察组CRP下降更明显。结论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基础上,联用小剂量厄贝沙坦,有减轻血管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探讨IMT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8例T2DM患者(T2DM组),其中IMT增厚组36例,MT正常组32例;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T2DM组TC、TG、LDL-C、FPG、2h PG、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MT增厚组血脂、FBG、2h PG和IMT值明显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且IMT增厚组更明显,检测血脂与IMT对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检测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在老年性痴呆(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0例AD组(分为轻、中、重三组)及30例智能正常老年对照组血清Aβ含量,所有数据均经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D组与智能正常老年对照组血清Aβ含量分别为(1.36±60)μg/L和(0.72±0.26)μg/L,AD组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AB含量测定在AD诊断中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金水宝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心肌酶的影响,为探讨其作用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9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5例,另以45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加服金水宝胶囊,2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3d、7d的心肌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心电图比较,治疗组恢复正常的时间为5.26d±1.25d;对照组恢复正常的时间为9.60d±2.03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3d、7d的心肌酶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心肌酶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金水宝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病人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无痛技术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是侵入性检查,多数受检者出现某些不适,例如恶心、呕吐、呛咳等,甚至出现躁动,以至部分病人惧怕检查或再次检查。为此,国外普遍采用无痛检查技术,以消除受检者的痛苦感受,受到广泛欢迎。我们应用咪唑安定及芬太尼辅助胃镜检查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28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16例为合并NAFLD患者,对照组112例为非脂肪肝患者,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测定血脂、肝功能、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l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相比对照组,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HOMA—IR、大血管病变率均较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2DM合并NAFLD的患者血脂代谢紊乱、超重、血糖升高和胰岛素抵抗均明显.而且大血管病变的患病率高,在临床上应加强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栓塞诊断意识对及时确诊肺栓塞的影响。方法对1998-2008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凡满足不明原因突发呼吸困难、晕厥或伴有单侧下肢水肿并呼吸困难的患者,均进行CT肺血管造影(CTPA),以便及时确诊肺栓塞。结果医院总的肺栓塞患病例数从2例逐年增加到90例,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的肺栓塞患病例数均逐年增加。结论强化肺栓塞的诊断意识与认知能提高肺栓塞患者的及时确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抗感染作用。方法:60例伴有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常规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选用贝那普利,对照组单用或联合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以外降压药,包括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清CRP、血压变化。结果:两组降压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对照组及治疗组CRP均有下降,而治疗组CRP下降更明显。结论:贝那普利除有降压作用外,还比其他降压药(ACEI及ARB类降压药除外)有更明显减轻血管炎性反应、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埃索美拉唑口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组50例,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 g,每天1次;法莫替丁对照组30例,口服法莫替丁20 m g,每天2次,疗程均为6周。结果:埃索美拉唑治疗组明显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积分,完全缓解率92.0%,并可明显改善内镜下食管炎分级,明显优于法莫替丁对照组(P<0.01),副作用不多,不影响治疗。结论:口服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