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Pre-S1)、HBV DNA及HBeAg的相关性,并评价它们在诊断HBV复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荧光定量PCR法(FQ-PCR)对198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Pre-S1、HBV DNA及HBV血清标志物五项(两对半)检测.结果 19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阳性107例(54.0%),HBV DNA阳性111例(56.1%),HBeAg阳性90例(45.5%),三者同时阳性72例(36.4%),Pre-S1与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90例HBeAg阳性样本中,Pre-S1阳性72例(80.0%),HBVDNA阳性74例(82.2%),三者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在108例HBeAg阴性样本中,Pre-S1阳性35例(32.4%),HBV DNA阳性37例(34.2%),Pre-S1与HBV DNA检出率比较,两者高度一致(χ2=0.08,P>0.05).结论 Pre-S1与HBV DNA能敏感反映HBV复制的情况,尤其可以协助诊断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HBV复制,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病人血液暴露前的健康状况,探讨设置血液传染病指标相关项目常规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集病人及一般人群的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ALT速率法进行HBV标志物五项、抗- HCV、抗-HIV及ALT检测。结果:2614名手术前和预输血住院患者,血液传染病指标感染率为HBsAg15.2% (397/2614),抗HBc-IgG72.5%(1895/2614),抗-HCV3.91%(102/2614),抗-HIV0.08%(2/2614)ALT> 40U8.7%(227/2614)。与一般人群感染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拟血液暴露的病人血液传染病感染 严重,把上述相关指标纳入常规检测项目,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医护人员加强自身防护及减少医疗纠纷均具有 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粤东地区孕妇乙型、丙型、庚型肝炎病毒(HBV、HCV、HGV)及梅毒(RPR)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HBV标志物六项、抗 HCV、抗 HG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 PCR)检测 HCV RNA、HGV RNA;RPR做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1 836 例孕妇检测 HBsAg 阳性 268 例( 14. 6%); RPR 阳性 2 例( 0. 11%);抗 HCV 阳性 17 例(0.93%),其中12例HCV RNA阳性,所生12例婴儿2例阳性;240例孕妇检测抗 HGV阳性 6 例(2.5%),其中4例HGV RNA阳性,所生4例婴儿1例阳性。【结论】粤东地区孕妇以HBV感染为主。产道分娩或产后母乳喂养可能是HCV及HGV母婴传播危险因素。提倡采取预防保健措施达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4.
洪楷  丁映淑  陈林兴 《热带医学杂志》2008,8(12):1255-1256,1254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2005-2007年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孕妇合并梅毒感染的危险性,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TRUST)对6409例产妇进行梅毒初筛检测,阳性标本再进行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6409例孕妇检出合并梅毒感染23例,感染率为0.35%,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0名孕晚期梅毒孕妇所娩下的新生儿中有7例梅毒阳性,梅毒胎传率高达70%以上。结论粤东地区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率逐年增长,宫内感染危害性很大,应加强产前梅毒筛检,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不同人群感染丙型及庚型肝炎病毒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不同人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及庚型肝炎病毒(HGV)的危险性并探讨其传播途径。方法 采集不同人群的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抗-HCV、抗-HGV及HCV—RNA、HGV—RNA。结果 一般人群、医护人员、普通孕妇、乙型肝炎病人、血液透析(HD)病人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0.89%(58/6468),2.93%(5/171),0.93%(17/1836),11.5%(47/410)和51.4%(54/105)。抗-HGV的阳性率为0.6%(3/500),0(0/171),2.5%(6/240),9.3%(13/140)和14.3%(5/105);母婴传播率HCV为16.7%;HGV为25%。血液透析(HD))病人有无输血史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2,P〈0.01)。结论 有血液暴露史者是HCV及HGV感染的高危人群;血液及母婴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2005—2007年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探讨孕妇合并梅毒感染的危险性,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TRUST)对6409例产妇进行梅毒初筛检测,阳性标本再进行梅毒螺旋体乳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6409例孕妇检出合并梅毒感染23例,感染率为0.35%。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0名孕晚期梅毒孕妇所娩下的新生儿中有7例梅毒阳性,梅毒胎传率高达70%以上。结论粤东地区妊娠期妇女梅毒感染率逐年增长。宫内感染危害性很大,应加强产前梅毒筛检。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与梗死面积大小的关系。方法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对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s-CRP和Hcy水平检测,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CR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P〈0.05)。结论hs-CRP和Hcy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重要的血清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对评价脑梗死的发生及判断病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