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文柏 《医学文选》2002,21(1):61-62
随着近几年来肺癌发病率的逐渐增高 ,青年人肺癌也日益受到重视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人肺癌的诊断率 ,减少误诊 ,现就我院 1 986~ 2 0 0 0年经纤支镜检查、病理证实的 65例青年人 (≤ 40岁 )肺癌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对青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性 47例 ,女性 1 8例 ,年龄 1 8~40岁 ,平均 34.45岁。 65例中吸烟者 2 8例 ,其中吸烟指数≥ 40 0者 1 5例 ,≤ 2 0 0者 1 3例 ,不吸烟者 37例。从首发症状到确诊时间平均 3~ 6月。1 .2 临床症状 咳嗽 39例 ,咳痰 33例 ,咯血 2 1例 ,胸痛 1 5例 ,…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 miR-126在体内是否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功能。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过表达miR-126的结肠癌细胞系 HCT116,将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分别进行裸鼠皮下及尾静脉成瘤体内实验。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 miR-126细胞系 HCT116;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 miR-126实验组皮下移植瘤瘤体平均体积明显小于其对照组瘤体体积(P <0.05);尾静脉成瘤组中稳定过表达 miR-126实验组肺部转移灶的平均数目、面积均明显小于其对照组(P<0.05)。结论裸鼠移植瘤实验证实 miR-126在体内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方法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方法,在自主呼吸条件下联合应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等模式治疗了18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结果 无创机械通气方法对此类患者的临床征象有显著改善,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动脉血气在治疗前后也有明显差异.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方法是一种在重症支气管哮喘危及生命情况下辅助治疗时的有效治疗手段.早期使用能够缩短缓解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和有创机械通气比较,在接受治疗时无痛苦,不影响咳嗽、咳痰,不影响口服药物,既可以讲话,又可以进食,而且操作简单、创伤小,无撤机困难,安全有效,但在病例选择、上机时机、参数设定等方面,还需更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经典Wnt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肺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肺癌中经典Wnt信号途径相关基因(WIF-1,sFRP-1,DKK-3)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MSP),检测66例肺癌组织、25例相应的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以及肺腺癌A549细胞株中WIF-1,sFRP-1和DKK-3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肺组织均未检测到所选基因的甲基化,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WIF-1,sFRP-1,DKK-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50·0%vs24·0%(P<0·05),36·4%vs12·0%(P<0·05)和36·4%vs8·0%(P<0·01);重度吸烟患者肿瘤组织3个基因的甲基化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肺腺癌A549细胞株中WIF-1和DKK-3基因呈甲基化状态,而sFRP-1基因呈未甲基化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肺癌组织中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为81·2%,异常表达率为64·4%,且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经典Wnt信号途径相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与吸烟引起的肺癌有关,甲基化的WIF-1,sFRP-1和DKK-3基因可能成为肺癌表观遗传干预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丁文柏  曾凡军  张春芳 《广西医学》2004,26(10):1530-153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疾病,其致敏原各地差异较大,为探索宜昌地区引起该病的致敏原种类,我科自1990年6月~2003年12月,对三峡地区一些诱发因素不明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1500名患,开展了过敏原皮试,现将受试中200例考虑为外源因素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患的皮试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P物质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肺功能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30例哮喘患者和 30例健康对照组下呼吸道 P物质含量 ,同时检测肺功能。结果 哮喘组下呼吸道 P物质含量( 2 4 0 .2± 1 1 8.7) p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 33.4± 2 5 .4) pmol/L,两组间差异显著 ( P <0 .0 1 ) ,且哮喘组P物质升高与 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P物质作为发病因素之一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并直接影响了肺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8.
9.
10.
环氧合酶(COX)是一种膜结合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微粒体中,可催化花生四烯酸氧化为前列腺素G2(PGG2),再还原为前列腺素H2(PGH2)。其基本三维结构是二聚体,包含3个独立折叠单位,即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跨膜结构及酶活性结构域。目前认为,COX至少存在两种同工酶,即COX-1和COX-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