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考虑大气对可见光传输的衰减和大气气幕颜色的影响,根据物体颜色三刺激值计算公式推导出迷彩色的视在颜色三刺激值计算公式,在不考虑斑点尺寸影响,只考虑大气因素的情况下,选取最有利的观察条件,计算四种基本迷彩颜色不同观察距离的视在颜色三刺激值。结果表明,随着观察距离增大,四种迷彩颜色视在色差迅速减小,减小幅度也迅速减小,当观L*a*b*色差单位,产生混色。  相似文献   
2.
探讨一种利用CO2激光器生成新型红外影像假目标的方法,阐述了新型红外影像假目标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利用CO2激光器生成新型红外影像假目标的可行性,为研制对抗红外成像侦察和制导的假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操动机构装置在高压开关设备中的广泛应用,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越来越受到关注。针对机构箱状态评估依赖大量标注数据、难以工程应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机构箱底部异物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方法在操动机构箱底部异物检测中的准确率为87.7%,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炭黑是在无机开孔泡沫吸波材料制备中一种重要的氧化型发泡剂,同时也是样品制备过程中添加的优良吸波剂,在实验室中制备了炭黑体积含量为0.1%、0.5%、1.5%、2%和3%的泡沫样品,测量了五种样品的介电常数,理论计算了样品在X波段的反射率,并通过试验测量,得出了制备无机开孔泡沫吸波材料时,炭黑含量为3%时性能最好的结论,为材料制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数理论计算模型参数较多、实用性不强的缺点,介绍了多元线性回归的原理及实现方法,并对一组艾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植被温度的简单模型,并利用模型对植被温度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数值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对准确地估算出了植被的温度,这为植被温度估算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根据有效媒质理论,具有电磁波透射性能的混凝土材料各组分应具有低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采用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胶凝材料,制备树脂基透波混凝土样品,采用搭建的点频测试系统和扫频测试系统对各个样品的透波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树脂基透波混凝土样品的透射率达63%~81%,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从对抗前视红外系统的角度,给出了满足特定要求时系统感知目标所需的最小温差的一种计算方法,并对计算方法作了具体推导.通过对四种不同尺寸的目标进行编程计算,重点讨论了目标的暴露尺寸对系统感知目标所需的最小温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精确打击是重要战场目标面临的最大威胁,科学运用隐真示假干扰手段是防精确打击之有效方法,有时甚至是提高目标生存能力的唯一方法。通过对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目标流程的研究分析,认为捕获是实施精确打击的重要阶段,适时快速改变目标的电磁特征,可有效阻止或降低敌方对目标的捕获能力,使敌难以实现精确打击,从而有效提高目标的战场生存概率。据此,提出了防捕获伪装的定义,界定内涵外延,阐述了防捕获伪装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亟待突破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伪装网用于以城镇为背景的重要经济目标遮蔽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不同性能的伪装网片现地仿造背景的思路。为使仿造背景与真实背景相融合,在伪装网斑点的设计上采用了最新的数码迷彩技术:在斑点的颜色上通过大量采集城市背景的数据设计了以灰色调和绿色调为主的城镇迷彩斑点;在斑点的形状和尺寸设计上通过对心理学中的遮挡原理和良好图形原理的分析,利用不同颜色数码斑点的各种遮挡方式使伪装网的层次感更强;借助空间混色通过相同尺寸不同颜色数码斑点的排列组合,打碎传统斑点的良好图形特征,使伪装网在不同观察距离上形成尺寸、形状和颜色不同的迷彩斑点。使用此类伪装方式遮蔽重要经济目标,具有更好的伪装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有效媒质理论,透波混凝土的各组分应具有低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通过筛选相关材料,结合一定的制作工艺,制备了水泥基透波混凝土样品;采用搭建的点频测试系统和扫频测试系统对各个样品的透波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的透波性能均好于普通混凝土,轻质混凝土样品的透波性能普遍优于其它混凝土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