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大情字井油田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沉积、构造、断层、地层流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吉林大情字井油田油藏类型多样、油水关系复杂,从而给油田勘探开发部署带来困难.文中着重分析本地区的油藏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建立油气富集模式,寻找油气潜力区块.遵循着“以好物性储层为切入点,看构造,追砂体,定圈闭;见到好油层追有利储集相带,见到好水层则追其高部位砂体分布”的原则,确定有利的油气富集范围.其成果不仅有利于寻找有利储集相带并指导勘探开发生产,同时对我国陆上类似的中低孔低渗油田的油藏认识和高效开发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吉林大情字井油田低阻油层的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吉林大情字井油田是一个具有多套含油层系的大型油田。由于本区构造幅度低、岩性细、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以及钻井液滤液侵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区流体识别的难度大。通过分析油水层与测井曲线的典型对应关系,提出了适合本区的流体识别方法:微差识图法、电阻率增大法、油藏综合分析法。  相似文献   
3.
成岩相对磨溪气田上三叠统致密储层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磨溪气田上三叠统香二、香四段储层压实、胶结、溶蚀、破裂成岩相发育,早期碳酸盐缺乏,晚期碳酸盐局部充填.储层属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是该区的主力气层.不稳定矿物的溶蚀是次生孔隙的主要来源,稳定矿物石英的溶蚀使次生孔隙锦上添花;安县运动及喜山期的流体跨层流动对形成良好储层具有重要作用.夹持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米仓山-大巴山推覆构造带之间的磨溪气田,形成了两个邻近应力剪切带,加上古残丘的影响,造成了香二、香四段储层裂缝的发育,使储层的储集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港西开发区240多口探井的深入研究,结合地质背景分析,认为该区低阻油层以弱水动力成因和油水多次运移之断块成因为主,主要分布于明Ⅲ油组泛滥平原河流相、东营组三角洲前缘相和三角洲平原相、沙三段沿岸滩坝侧缘或前缘相带砂体中。根据该研究结果,结合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带分布,提出极浅层、低阻油层、馆陶组内薄油层是今后应重视的3个领域,为该区的进一步挖潜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例介绍一种特殊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白垩储层的特征。叙利亚Tishrine 油田上白垩统-始新统油藏具微孔隙-裂缝,其典型特征是孔隙度高、渗透率特低,岩心孔隙度高达35%,多数样品渗透率却小于1×10-3 μm2;地层电阻率较低(1~5 Ω·m),束缚水饱和度可高达70%~95%。分析认为:Tishrine 油田上白垩统-始新统是陆棚和外陆棚沉积的白垩储层或类白垩储层,含大量颗石藻(球),颗粒半径小,直径几个微米,发育大量粒间微孔,喉道半径在0.5~1.0 μm,加之高矿化度(海水的3~7倍),造成该碳酸盐岩地层电阻率极低。沉积环境、泥质含量及方解石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和压实作用是影响白垩型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对于该区而言,无大气水暴露、高水位期、无陆源碎屑供应条件下有利于形成有效储层。晚期造缝事件对储层渗透性影响至关重要,裂缝多与晚期走滑断裂作用或构造反转有关,同时裂缝也控制了油藏的几何形态和非均质性。如何预测裂缝的分布、识别油层及确定储量计算参数是该类储层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社会各种自然和人为的非常规突发事件频发的严峻形势,文章基于对“群智大数据”的研究,利用价值情报感知指导数据向情报转化,以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生,对降低社会突发事件的风险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性能、用途及优越性的基础上,对其施工工艺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逐步确立,买方市场已经形成,服务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又一焦点。探索服务营销的规律,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9.
滨里海盆地北部-西北部断阶带盐下含油层系是一个主要勘探目标区,已发现35个盐下油气田,区内发育中泥盆统艾菲尔阶一吉维特阶、上泥盆统法门阶(D_3)-下石炭统杜内阶(C_1)、下石炭统维宪阶(C_1)-中石炭统巴什基尔阶(C_2)、上石炭统莫斯科阶(C_2)-上二叠统阿丁斯克阶(P_1)等4套高丰度优质烃源岩,泥盆系-下二叠统的碳酸盐岩礁或颗粒滩,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区域分布的早二叠世孔谷期盐岩盖层为盐下储集层起到了良好的封盖作用;成藏主要时期为中生代,圈闭类型主要为生物礁建造和背斜构造,勘探潜力区为北东-南西主体方向分布的二叠系串珠状障壁礁及卡拉恰加纳克油气田邻近地区北西-南东向分布的石炭系一泥盆系的堡礁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0.
风化壳是岩石圈、大气圈以及水圈、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的界面,能够直接记录地球多圈层演化的信息。塔中古隆起发育早海西期的风化壳岩溶,与角度不整合面相关的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是塔中地区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勘探的领域。本文通过风化壳型岩溶的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的分析,从烃源、生储盖等方面,研究了风化壳岩溶型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认为奥陶系岩溶储层与其上覆的石炭系泥岩可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油源断裂、不整合面、输导层与汇烃脊构成了复杂油气输导网络,具备形成较大型油气藏的条件。鉴于风化壳岩溶的成藏特征,下奥陶统风化壳钻探目标不仅要选择优质储层发育区,同时也要重视是否具备侧向封堵条件,最佳目标当属优质储层发育区与局部构造圈闭叠合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