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运用数模技术对赵凹油田Ⅳ31储层进行精细描述,建立了构造、属性、注采流线地质模型;结合历史静、动态资料及井网演变过程,研究了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不同井网条件下的注采流线分布规律;搞清了赵凹油田Ⅳ31层分时注采流线分布与剩余油匹配关系;并通过井网调整方法,促使液流转向,改善了Ⅳ31储层开发效果,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从电机选型角度介绍防护等级为IP23的高效电机及其市场竞争力,它的生产和使用对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CST软件的电磁场仿真,研究了电子控制器机箱在200 V/m电场辐射下的电磁耦合特性,实现了对电子控制器电磁防护薄弱环节的定位,同时评估了电子控制器在采取电磁防护措施前后的电磁屏蔽效能,对电子控制器电磁防护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子膜驱油技术是目前石油行业提高采收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结合河南油田中低渗储油层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分子膜剂性能的评价,筛选出了适合河南油田中低渗储层的分子膜剂类型和浓度;室内实验结果显示,分子膜驱油在原来水驱基础上可以提高驱油效率10%左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双河油田北块Ⅰ5Ⅱ1-3层系,经过水驱强化开采和三次采油,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针对单元平面水淹严重,纵向上层间、层内物性差异大,干扰严重等问题,通过不同历史阶段注水优势方向研究、沉积微相相变研究、沉积韵律研究,结合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认清剩余油分布状况,找准剩余油潜力区,进行综合调整和挖潜,取得了一定效果,进一步改善了单元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深井巷道围岩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其稳定性也发生了变化。文中进行了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分析,认为影响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的3个主要因素是围岩性质、采深和支承压力,得到了根据围岩性质、采深和支撑压力来控制巷道稳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电气化铁路运行环境的复杂性使接触网存在断线的可能,断开的接触网导线落在动车表面容易形成车体过电压。为了评估碳纤维动车车体由于导电性劣于传统铝合金车体而引起的过电压危害,基于某公司设计的半碳纤维半铝合金司机室车体结构,建立了动车组浪涌过电压电路模型。通过仿真求解接触网断线落在动车司机室车顶时司机室不同位置浪涌过电压的传输特性,得到车体过电压最大幅值26 kV,在60μs内快速衰减,对车载电子设备造成安全隐患,并提出将车载设备的接地线缆直接连接在车厢的接地碳刷附近,为司机室车体的过电压防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