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某型战术导弹训练仿真器的系统组成、功能特点、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法,以制导搜索车为重点,介绍了该套系统的开发、设计及实现过程。该套系统充分运用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显示等技术,逼真地再现了从目标来袭、跟踪、发射到命中的全过程作战训练,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半导体致冷原理及其应用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一种技术先进、可靠性高、又无污染的制冷新器件,半导体致冷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小功率温度控制系统。例如便携式汽车冷暖箱,冷热饮水机、微机芯片的致冷等等。本文详细叙述了拍尔帕效应、半导体致冷片(器件)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其特点。并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单片机控制为核心,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半导体致冷片。以及固态继电器配合使用的微机芯片温度检测致冷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3.
4.
该文概要介绍了防空导弹网络化作战及其仿真演示系统的基本组成,介绍了基于HLA体系结构的总体框架设计及开发步骤,分析了防空导弹网络化作战仿真中各联邦成员的功能模型,并对在开发过程中将要遇到的时/空一致性、联邦成员运行逻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该项研究课题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因此相关的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普通本科院校如何构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符合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成为我校应用型本科转型升级的关键。以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岗位需求为导向,阐述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的体系构建思路。主要是针对闽南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的人才培养及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为契机,以闽南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基地为平台的人才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以[Mim(CH_2)_4SO_3H][HSO_4]为催化剂,催化棉籽油的环氧化反应,研究发现[Mim(CH_2)_4SO_3H][HSO_4]催化棉籽油环氧化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时间120 min,温度70℃,n(H_2O_2)∶n(不饱和双键)=2.5∶1,n(甲酸)∶n(不饱和双键)=0.6∶1,催化剂用量4%,该条件下催化棉籽油的环氧值为5.33%,转化率为71.95%。  相似文献   
7.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利用表取采样方式顺利完成了月面多点样品采集工作.根据嫦娥五号探测器特点,阐述了表取采样工作过程,分析了斜侧安装的监视相机可视覆盖区域,并形成了适应于光照不均匀、纹理高度相似场景的月面三维数字重构流程.然后,结合表取采样机械臂与器表设备构型布局情况,构建了表取采样可达约束条件,进行了可视可达区分析.并针对任务采用的一类大尺度采样器,提出了数字仿真分析与物理实物验证相结合的采样点确定方法.嫦娥五号月面工作期间,利用该方法通过分析、仿真与物理验证,实现了平均精度优于1 cm的物理地形重建,确定了周向安全间距不小于15 cm、纵向安全间距不小于2 cm的采样点族,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的采样点正确、安全,有效支持了嫦娥五号表取采样活动.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光通信系统可靠性设计的硬件和软件方法,设计和实现了一种新的高可靠性代码存储方法,对用传统的FLASH存储加载程序与用FRAM存储加载程序的方法进行了对比,通过将代码存放在FRAM中,用SPI引导加载的方法有效提高了代码存储加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地外天体采样任务特点及关键技术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外天体采样是研究地外天体起源、演变的重要手段。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地外天体采样技术的发展情况,从资源约束、对象特性、重力与温度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地外天体采样任务的特点,梳理了钻取采样、铲挖采样、地面验证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地外天体采样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星间光通信扫瞄捕获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扫瞄-凝视模式下信标光可能漏扫不确定区域的情况;提出使用有效覆盖因子表征单个信标光投影对区域覆盖的贡献;并在振动概率分布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捕获概率的要求对扰动重叠因子大小进行了推导;结合常见的扫瞄方式,提出了能完全覆盖扫瞄不确定区域的必要条件,提出了抑制平台振动并能完全覆盖不确定区域的最少扫瞄点搜索算法.根据该算法编写程序对几种扫瞄方式进行了比较,矩形扫瞄和矩形螺旋扫瞄方式下最少点数基本相同,并大约为等弧长螺旋扫瞄方式点数的一半,为光通信扫瞄捕获过程提供了算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