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本文通过优化设计,将原产品扇形段调芯台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出组合式多功能的(工装)调芯台,解决了生产急需并可节省工装费用近百万元。  相似文献   
2.
说明包钢1560CSP连铸连轧机组事故剪的作用、结构原理,介绍为保证事故剪总装各项精度及试车要求而采取的装配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由于电子工业的蓬勃的发展,晶体管、可控硅及电子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电子控制装置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接触是保证可靠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目前对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多数仍采用手工焊接,但是许多部门也正在积极试验推广浸焊新工艺。由于手工操作存在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如电烙铁的瓦数、电源电压波动、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掌握温度、时间、力量)都会影响焊接质量。而浸焊则能确保焊料温度、浸焊时间符合要求,从而使焊接质量达到更高的稳定性要求。在大量生  相似文献   
4.
通过确定主加速级电阻的约束条件和电动机的起动特性出了计算最大主加速力的方法,用最大主加速力分析了现行选型设计和实际运行中的问题。用电动机起动特性分析了特殊负荷起动力,提出了解决矿井提升机特殊过负荷起动困难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鱼腥草黄酮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在国内外未见鱼腥草提取黄酮及其应用研究。本就这一问题做了一些工作。结果表明鱼腥草茎叶和根黄酮含量分别约为1.8%,0.3-0.4%。并且用提取物制备了保健品胶囊剂,它具有清热,利尿,通例的作用,为鱼腥草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站融合场景下的综合能源系统是电网企业发挥减碳作用的重要手段。文中充分考虑经济约束、运行特性约束和安全约束,以全局碳排放比率最低为目标,根据电网企业特点,定义多站融合场景下的综合能源系统全局低碳运营模式,构建基于鲁棒模型的低碳策略模型;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多维历史数据进行挖掘,生成有限随机性场景,对模型进行确定性优化;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全局低碳策略最优解,即日间低碳运行策略。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文中提出的方法能够为多站融合场景下的综合能源系统提供科学可行的低碳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时代下,其实线下的企业有一个更大的优势,我们可以专注于消费者对家的一切需求,提供完整的家庭解决方案。因此,实体店给消费者提供的不仅是商品,而是给提供解决需求的方案,而且是设计、施工等商品、服务在一起的解决方案,给消费者一个满足他个人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家。  相似文献   
8.
对机采面支柱工和采煤机司机的劳动生理参数进行了现场实测,实验室模拟了气候和劳动强度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分析得出了研究成果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SQL注入漏洞广泛存在于Web应用程序中,允许攻击者在非授权条件下不受限制地访问Web应用程序所使用的数据库,对Web应用程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挖掘SQL注入漏洞是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围绕SQL注入漏洞挖掘,形成了多种理论成果和实用工具,为了厘清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广泛调研了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对SQL注入漏洞挖掘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介绍了SQL注入的基本概念及不同类型SQL注入的攻击原理;然后,详细阐述了SQL注入漏洞挖掘技术;最后,总结并讨论了SQL注入漏洞挖掘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技术平台的发展对软件漏洞挖掘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突破漏洞挖掘技术瓶颈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漏洞挖掘,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自动学习代码的深层语法和语义规律,以提高漏洞挖掘的智能化水平和有效性,软件漏洞智能化挖掘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围绕软件漏洞智能化挖掘技术的研究展开分析,从静态挖掘和动态挖掘2个方面,对机器学习与漏洞挖掘技术结合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漏洞智能化静态挖掘方面,从基于代码度量、基于代码模式和基于代码相似性3个方面梳理了现有研究工作;在漏洞智能化动态挖掘方面,则分类阐述了机器学习方法与动态挖掘方法结合的相关研究。依据对现有工作的总结,对未来漏洞智能化挖掘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