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更好地从可见光探测图像中对“低慢小”无人机目标进行识别和分类,对含有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和城市飞鸟这三类目标的图像进行灰度化、二值化等预处理,建立了目标圆形度、Hu不变矩、仿射不变矩特征提取模型以及多特征融合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的BP神经网络目标识别方法,构建包含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的三层神经网络训练模型,并明确了该模型的训练过程.选取了三类目标图像,以其中每类各150张作为样本训练集,每类各50张作为样本测试集,通过计算损失函数来判定目标类别.结果 表明:上述方法的识别率达92.67%,可实现对城市空域环境的“低慢小”目标的识别.  相似文献   
2.
3.
4.
针对光学测量中操作员依照经验调节相机焦距而导致测量结果歧义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解决传统相机聚焦方法在散斑纹理图像上不适用的缺陷,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熵、惯性矩和相关性三种特征量,提出一种面向散斑纹理图像的相机自动聚焦算法,辅助操作员调节相机。通过不同实验环境下采集的散斑纹理图像,验证所提算法单峰性和无偏性的特点,且具有一定抗噪能力。相比于传统评价算法,本文所提算法对散斑纹理图像的判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更好的适用性,可为后续的精确测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高效可行的净化技术,有效控制密闭环境内CO的浓度,选取3种催化剂(PD-1,AU-1,HC-1)在密闭环境CO循环净化模拟装置上开展了CO循环净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均有催化氧化CO的作用,且均存在一个较优空速值,分别为:215 000, 215 000, 200 000 h -1,在该空速值条件下将浓度400×10 -6左右的CO催化氧化至24×10 -6附近所需反应时间最短,反应速率最大。通过函数拟合和数学分析,得出实验条件下3种催化剂反应速率与CO浓度的关系式以及最大反应速率的排列次序。进一步的分析表明,PD-1和AU-1两种催化剂在较优空速值条件下的CO催化氧化速率均能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可以实际应用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内CO的净化,且密闭环境中CO浓度理论上会在一定的平均值附近波动。  相似文献   
6.
选取某高原矿山掘进掌子面矿工进行弥散式增氧、背负氧气瓶呼吸面罩增氧和不增氧测试,在氧气增补的同时矿工照常工作。设计了掌子面弥散供氧系统,设定了4项生理指标和8项观察指标用于氧气增补效果的定性及定量分析。进行弥散增氧后,掌子面附近氧分压发生改变,得到氧分压分布曲线。利用生理指标和观察指标对高原矿山氧气增补效果进行综合探讨,结果表明:氧气增补能够有效地提高作业人员的血氧饱和度,降低脉率和每分钟呼吸次数,明显改善人体不适症状,增强人体生理机能;综合来看,弥散式增氧方式更加适用于高原矿山氧气增补。  相似文献   
7.
针对柔性拦截网空中投送展开的动力学过程,提出采用滞空时间、最大开网面积、有效拦截面积作为柔性拦截网开网效果的衡量指标,分析了影响柔性拦截网开网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了分析柔性拦截网开网过程,建立了柔性绳索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求解方法求解控制方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牵引头在展开方向的动能大小是影响柔性网滞空时间的主要因素; 牵引头质量、弹射角度及弹射速度与柔性网滞空时间呈负相关关系; 牵引头弹射角度和弹射速度与柔性网最大展开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仿真结果可为柔性拦截网空中开网参数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密闭空间内无源控温问题,通过数学建模和实验验证对模块式冰蓄冷控温传热过程及热力学特性展开研究。从冰蓄冷相变制冷理论入手,建立了蓄冷模块相变制冷数学模型,得到了蓄冷模块壁面综合传热系数、有效制冷时间以及制冷率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实验验证该模型的有效制冷时间理论值和实验值相对误差在5%以内。绘制了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蓄冷模块壁面综合传热系数、有效制冷时间及制冷率的影响关系曲线,表明环境温湿度与壁面综合传热系数和制冷率呈正比例变化关系;与有效制冷时间呈反比例变化关系。建立了环境温湿度相关修正系数方程,并运用该方程对蓄冷模块制冷率和有效制冷时间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为密闭环境中无源相变制冷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自行研制开发的高压静态吸附仪测定了沸石分子筛对N2和O2静态吸附量,实现了吸附剂对气体吸附量在高压条件下的测量,对变压吸附气体分离行业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该仪器能够与上位计算机进行通讯,实现测量数据的显示与存储。  相似文献   
10.
气相吸附静态吸附量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气相吸附中吸附剂对气体静态吸附量的测量方法,详述了容量法、重量法的测量原理、测量装置及测量过程,分析了测量过程中两者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