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1.
探讨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生物组织激光热毁损实时监测的可行性.采用5W、808 nm激光对新鲜离体猪肝进行了热毁损实验,在距离毁损中心4、8、12 mm处实时采集可见-近红外光谱(330~1100 nm),选取波长720 nm的散射光强(Rd720)作为评判因子.结果表明:加热初期Rd720随组织温度升高而快速增强,光谱测量点与毁损中心距离越小,Rd720上升越快;达到有效毁损后,若保持加热,则温度继续上升而Rd720趋于平稳;停止加热后,组织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而Rd720微降后基本保持不变且远高于初始值.由此可见,生物组织的可见-近红外散射光强可以作为激光热毁损实时监测的一项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前市场上各大厂商提供给用户的云存储服务都有各自的特点,针对其普遍存在的容量大小受限、单文件大小限制、数据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块设备的弹性云存储的模型,实现一个简单易操作的符合基本用户实际使用的弹性云存储系统。该模型采用NBD(Network Block Device)作为客户端与服务器交互的接口,以HLFS(Hadoop Log-Structured File System)为弹性云平台提供虚拟磁盘后台存储服务,实现文件的分布式存储及容错控制等。测试结果表明,该方式能有效自动增加磁盘容量,对单文件大小无限制,读写数据一致并且能有效防止数据遗失。  相似文献   
3.
以波长为720nm处的散射光强I_(720)为评估光学参数,探讨了激光热毁损过程中用远中心处双点光学参数实时评估近中心处热毁损效果的可行性。首先,对离体猪肝进行激光热毁损实验,实时采集距离毁损中心4,8,12mm处的I_(720),当8mm处的I_(720)上升至初值的6倍时停止加热,共进行20组实验(A组),构建加热时间、8mm和12mm处I_(720)上升倍数与4mm处I_(720)上升倍数的数学模型;然后,分别以4 mm处I_(720)上升至初值的3、4、5、6倍为停止加热的条件,重复上述热毁损实验和实时数据采集,每种条件下各进行10组实验,共40组(B组);最后,对B组实验的样本进行切片分析,建立I_(720)上升倍数与毁损效果的对应关系。实验表明,利用加热时间、8 mm和12mm处I_(720)上升倍数估算4mm处I_(720)上升倍数的准确率可达90%以上。可用远离加热中心的双点光学参数实时评估近中心处激光热毁损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