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提出了一种宽带注入锁定三倍频器。在传统注入方式基础上,倍频器采用了推-推差分对输入信号进行二倍频,并将产生的二次谐波通过变压器耦合至注入管的源极共模点,增强了注入管源极共模点二次谐波。由于注入电流是由注入信号与源极共模点二次谐波进行混频而产生,因此注入电流也被增强,从而增大了锁定范围。除此之外,三倍频采用了四阶谐振器,谐振阻抗的相位在过零点被平坦化,锁定范围进一步被增大。采用标准CMOS 65 nm工艺设计三倍频,芯片面积为720×670 μm2,1.2-V供电时的功耗为15.2 mW。0 dBm注入功率下三倍频的锁定范围为19.2~27.6 GHz,对应的基波抑制比大于25 dB,二次谐波抑制大于35 dB。注入锁定三倍频器可满足5G收发机中本振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能够支持双低频4T4R的MIMO基站阵列天线已成为目前运营商布网主流,当采用常规设计时,往往造成天线尺寸过大、风载荷过高等问题.在MIMO阵列天线小型化设计时,由于各阵列间距离缩小,电磁耦合急剧上升,导致各天线水平面波束宽度恶化,性能下降严重.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小型化阵列天线设计方法.采用波束合成技术,利用一种功率比随频率变化的新型不等功分电桥复用一组辐射单元,这样每列天线均可复用一个窄波束宽度单元,再通过该窄波束单元与其他宽波束单元合成理想的水平面波束宽度,提升天线覆盖性能.实测结果表明:采用本文阵列天线设计方法能够得到收敛的水平面波束宽度,范围在56°~68°,同时具有较好的增益和系统隔离度,大幅改善了天线性能.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一种渐变线分析和综合的数值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传播常数沿渐弯线变化的因素以及色散效应,能对TEM波和非TEM波传输线的渐变结构作较好的近似处理,得到分析和综合复杂渐变线的普遍表达式,通过计算机优化方法,可直接得到渐变线的设计尺寸,在优化设计中,通过取不同的目标函数,能实现任意频率响应的渐变线。  相似文献   
4.
衰减器在研究大功率脉冲信号的测试系统中是一种重要的元部件,然而,固定衰减器在大功率脉冲信号作用下,常发生烧毁现象,本文从毫米波衰减器的传播常数入手,分析了衰减器的损坏机理,给出了其承受与衰减器膜片位置的函数关系,提出了一种适应于大功率脉冲信号的固定衰减器结构。  相似文献   
5.
用两个平行无厚度导体带条逼近有限导体厚度的微带线,通过算术平均法,得到其近似解。近解与全波分析法得到的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路任意功分比Gysel功分器,通过传输线和电路理论对该结构进行了分析,推导了满足任意路数和功分比的设计公式,研究了设计变量对频率带宽的影响.该结构适用于任意端口数、任意终端阻抗和任意功分比.进一步,通过对提出的Gysel功分器进行ADS和HFSS仿真,分别设计中心频率在3.5 GHz的4路等分(1:1:...  相似文献   
7.
对二氧化钒(VO2)薄膜的相变调控特性及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索.采用电激励方式研究了不同电极对相变程度的影响,发现电极尺寸和形状与绝缘状态下电阻的变化密切相关,从而影响相变程度.此外,相变程度也受不同调控方式的影响,可以用焦耳热原理解释.进一步将VO2薄膜与超表面结构相结合,设计实现了大范围频率可重构的超表面天线...  相似文献   
8.
薛泉  满龙  杨文伟 《无损探伤》2023,(2):42-44+48
通过对航天常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材料中小直径导管熔焊对接环焊缝X射线检测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工艺试验研究,制定相应解决和优化方案,提高检测可靠性和检测效率,为中小直径导管熔焊对接环焊缝X射线检测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微波非线性光学效应产生的可能性及产生非线性效应的数理模型。对微波非线性光学效应在理论研究和工程方面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一种中心抽头差分电感模型,可以有效地替代电磁仿真文件进行电路的仿真,并不影响电路仿真结果.将提出的中心抽头差分电感模型应用于振荡器电路,并对模型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电感模型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S参数,并能与测试结果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