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梁装配式节点抗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梁装配式节点的抗震性能,对不同参数的节点进行低周往复循环加载试验.节点均经历弹性、塑性和极限破坏三个阶段,且为环板与钢梁翼缘的连接处破坏.对比分析表明:节点的轴压比越大,承载力越低;环板越宽,承载力越高;方形环板比圆形环板承载力更高;垫板对节点试件的承载力有提高作用.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梁装配式节点设计合理、传力明确、承载力高、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组合装配式节点形式.  相似文献   
2.
在工科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实践中,创新和创业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并在"两堂"之中融合创新和创业教育。通过优化第一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两堂"结合,将创业教育引入第一课堂;通过改革考核机制,调动师生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桥梁运营的安全,针对支座病害进行了现场实际检测,并对各因素对桥梁支座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进行确定。利用Midas/Civil进行有限元分析,单独施加各因素,得到各因素下球形支座的位移量,与实际位移进行对比来进行分析,得到桥梁自身重力、汽车荷载产生的离心力以及温度荷载对桥梁球形支座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显示,温度荷载作用下桥梁的爬移是造成球形支座水平偏移的主要原因。以此来对桥梁做出有效的保护及修复措施,保证桥梁运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路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根据课程定位精选内容,改进教法,促进学生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轴压比、剪力墙厚度及长度对增设剪力墙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单调荷载作用下抗震性能的影响,在考虑加固柱的二次受力特性的前提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加固柱的P-△曲线和刚度退化曲线.结果表明:随着轴压比的增大,加固柱抗侧承载力增加,刚度、延性降低;剪力墙厚度及长度的增大使加固柱的承载力得到了提高,但高轴压比下,通过增加剪力墙厚度及长度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会使加固后柱的延性降低,刚度退化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6.
阐述电子信息应用型课程的教学背景,探讨目标导向、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包括课程群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分层次、模块化、点面结合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桥梁运营的安全,针对支座病害进行了现场实际检测,并对各因素对桥梁支座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进行确定.利用Midas/Civil进行有限元分析,单独施加各因素,得到各因素下球形支座的位移量,与实际位移进行对比来进行分析,得到桥梁自身重力、汽车荷载产生的离心力以及温度荷载对桥梁球形支座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显示,温度荷载作用下桥梁的爬移是造成球形支座水平偏移的主要原因.以此来对桥梁做出有效的保护及修复措施,保证桥梁运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MC9S12XS128高速单片机为主控芯片,TSL1401CL线性CCD为图像采集模块,LM2940为供电芯片,设计与开发出了一套智能小车系统.经测试,该智能小车能根据采集到的图像分析前方路径及障碍而实现智能驾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地震作用部分转移加固方法对不满足抗震要求的低层单跨的中小学混凝土框架结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的可行性,为这类特点的中小学校舍提供加固设计方法.方法 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一种地震作用部分转移的加固方法,即在原框架结构中设置剪力墙,通过其吸引部分地震作用来降低对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要求.结果 设置剪力墙后,结构X、y向的变形均明显减小且基本相同,层间位移角也明显地减小,剪力墙可有效地分担原框架结构的部分地震作用,从而间接地提高了其抗震能力.结论 地震作用部分转移加固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周期短和造价低廉的特点,避免了对原框架结构构件的逐一加固,应用实际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确保某钢桁架人行天桥的安全运营,对其进行检测及安全性评估,以判定该桥的实际工作状态.方法 对天桥进行外观检查及技术状况评定,设计静载试验加载方案,包括测点布置和荷载工况,此后进行了试验荷载下的桥梁上部结构有限元建模计算.此外还对天桥进行了动载试验.结果 人行天桥实荷加载试验的挠度校验系数η值大部分小于1.0,大部分测点的实测挠度值小于理论计算值.天桥主跨上部结构的极限承载力为6.37 kN/m2,与规范中设计用荷载3.85 kN/m2相比偏大.结论 基于安全性评估得出该桥结构合理,整体性好,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但其极限承载力相对规范设计荷载偏大,设计偏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