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6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2.
介绍了利用ArcGIS与Surfer进行等深线提取的基本流程,从插值方法、地图整饰、白化处理与数据格式转换等几个关键技术出发,对ArcGIS与Surfer两个软件的等深线提取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比较了黄河口区域水深等值线的提取结果.结果表明:在相同插值方法与参数设置的情况下,ArcGIS与Surfer提取的等深线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两种软件各具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软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K2O、Li2O含量的Pd-Au/Al2O3催化剂,采用低温氮吸附法、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进行了表征研究。吡啶吸附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只有L酸,无B酸,K2O改性比Li2O改性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弱。H2-TPR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形成了Pd-Au二元合金,加入碱金属改性后,催化剂的还原峰向高温方向移动。以异戊二烯的模型化合物为原料评价了自制的改性Pd-Au/Al2O3催化剂的选择加氢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经过Li2O改性后,异戊二烯的转化率和单烯烃选择性提高,而用K2O改性时,异戊二烯的转化率降低,单烯烃选择性提高;采用K2O质量分数为1.2%的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70℃时异戊二烯的转化率为90.0%,单烯烃的选择性为86.0%。  相似文献   
4.
刘展  孟祥文  王宗波  黄丙湖 《人民黄河》2011,33(10):124-125
尝试将系统动力学方法用于黄河口冲淤演变研究,对黄河口实测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了冲淤演变影响因素,确定了冲淤演变系统的边界.引入辅助中间变量,分析河口冲淤演变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并引入水平变量、流速变量、信息流等因素,构造更加深入的系统行为关系,从而更加完整、具体地描述系统构成、系统行为和系统元素相互作用机制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舰船备件在装备系统维修保障等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随舰出海数量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保障效率。论文提出基于CLPSO算法的舰船备件配置优化方法,以系统任务可靠度与费用之比为研究问题的目标函数,系统任务可靠度、费用作约束条件构建模型并进行求解。通过实例验证了算法与模型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监测河段与边界条件相近河段、水沙条件相近年份以及长时段监测河段与上游河段冲淤变化比较,对2004年黄河河口第三次挖河固堤工程的减淤效果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此次挖河固堤的减淤比约为0.70,挖河对研究河段具有明显的减淤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河前3次调水调沙试验对河口区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玉成  王宗波 《人民黄河》2006,28(2):24-25,28
通过对前3次调水调沙试验期间河口区段河道河势、水情的变化进行分析,表明调水调沙使河势发展趋向理想化,河道过洪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建议:①调水调沙的时间应不少于20d;②对调水调沙试验的效果分析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数据要一致,以便于掌握和对外宣传调水调沙的作用;③2005年调水调沙转入正常运行,对于运行期间的有关指标也要进行统一观测;④对西河口控导工程未建坝岸进行完善;⑤加强对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下游河道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淤背固堤就是利用黄河泥沙通过自流或机械方式引出,沉放在黄河大堤背河侧,以加大堤防断面、延长渗径、增强堤身的稳定性,对解决渗漏、渗水、管涌等险情有显著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堤防防御洪水的能力,为黄河下游的防洪争取了主动。但是黄河下游淤背固堤任务仍十分繁重,仅山东黄河100 km空白段没有加固,许多堤防薄弱堤段、险点险段尚未消除。尤其是宽河段淤区,由于工程设计、泵淤挖滩、淤区房屋拆迁以及地方群众干扰等问题致使部分淤区无法正常施工,一度制约着工程建设的进展,急待解决。1前期工作滞后影响施工进度1.1项目资金计划滞后…  相似文献   
9.
在CoMoP共浸渍液中加入乙二醇(EG)制备CoMoP-EG/γ-Al2O3系列催化剂。采用UV-Vis、TG/DTG、FT-IR、低温N2吸附、H2-TPR、HRTEM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以直馏柴油为原料,采用高压微反装置评价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活性。结果表明,浸渍液中的乙二醇未与活性金属离子形成新的配合物。乙二醇与载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Al-O-C键,减弱了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提高了活性组分的分散性。与未加乙二醇制备的硫化态CoMoP/γ-Al2O3相比,硫化态CoMoP-EG/γ-Al2O3催化剂中MoS2晶粒的堆垛层数增加,片层长度减少,有利于Ⅱ型Co-Mo-S活性相的形成。在反应温度350℃、氢分压6.0 MPa、空速1.5h-1、氢/油体积比400条件下,采用最佳乙二醇加入量制备的CoMoP-EG/γ-Al2O3催化剂,可使直馏柴油的硫质量分数由13298μg/g降至6μg/g,氮质量分数由169.7μg/g降至0.4μg/g。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