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使用磷酸钛氧钾(KTiOPO_4,KTP)晶体,采用斯托克斯参量振荡器与太赫兹波表面垂直出射的斯托克斯参量放大器相结合的实验方案,获得了大能量的太赫兹波输出。抽运源是调Q脉冲激光器,输出波长为1064.2 nm,脉宽为7.5 ns,脉冲重复频率为1 Hz。斯托克斯光波长为1086.2 nm,抽运光与斯托克斯光的夹角为4.4°,太赫兹波频率为5.7 THz。抽运光路上的延时装置可以保证抽运光脉冲与待放大斯托克斯光脉冲有很好的时间重合性。当抽运光脉冲能量为770 mJ、待放大斯托克斯光脉冲能量为16.8 mJ时,放大后斯托克斯光脉冲能量为185.4 mJ,太赫兹波脉冲能量最大为6.4μJ。  相似文献   
2.
中医舌象样本分类中加权SVM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VM在机器学习领域中是一种通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中医舌象分类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各类舌象样本的数量不均衡,标准SVM方法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尚不尽人意。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将加权SVM方法应用于大量舌色苔色样本的分类中,根据各类样本的相对重要性,加大或减小其惩罚项,在保证非重要样本的识别正确率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尽量提高重要样本的识别正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均衡舌象样本的分类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万才超  焦月 《广东化工》2013,(16):132-133
挥发性有机物(VOC)是室内空气污染物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光催化技术在净化室内空气上具有良好的优势。文章阐述了光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光催化技术在净化室内空气上的研究进展,并对光催化技术的未来发展作了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人造板甲醛含量普遍超标的现状,文章采用纳米二氧化钛(TiO2)/纳米蒙脱土(MMT)混合液与三聚氰胺树脂复合,并利用改性的三聚氰胺树脂制备三聚氰胺饰面刨花板。再分别利用单组份的纳米粒子改性三聚氰胺树脂,利用这两种改性树脂及未改性的树脂制备三聚氰胺饰面刨花板,将这三组板材设为对照组。参照国家标准《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GB/T 17657—1999),利用紫外光分光光度计测量板材中的甲醛含量。结果表明,纳米TiO2/MMT改性的三聚氰胺饰面刨花板的甲醛含量最低,仅为0.427mg?L-1,明显符合国家室内使用标准,达到欧洲E0级标准(≤0.5mg?L-1)。且这类板材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在环保型人造板的研发及生产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梁静  焦月 《今日印刷》2008,(11):43-4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品对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婴儿米粉包装也是如此。本文通过对目前市场上米粉包装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米粉包装上的不足。以包装结构设计和珠光装潢印刷工艺等方面的创新为基础,设计出一款新型的米粉包装,以期能够给商家带来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6.
万才超  焦月  李正伟 《当代化工》2014,(2):310-312,316
近年来,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综述了一些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各检测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探讨,旨在为科研和检测人员进行具体室内测量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类器的模型参数对分类结果有直接影响.针对引入无关样本的Universum SVM算法中模型参数选择问题,采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对其进行优化.该方法概念简单、计算效率高且受问题维数变化的影响较小,可实现对多个参数同时优选.此外,在PSO中粒子适应度函数的选择是一个关键问题.考虑k遍交叉验证法的估计无偏性,利用交叉验证误差作为评价粒子优劣的适应值.通过舌象样本数据实验,对参数优选前后测试样本识别正确率进行比较,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纳米复合插层技术在改善材料耐热性、电化学、力学性质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并介绍了纳米复合插层技术在控制室内污染及建筑材料上的应用,为纳米复合插层技术在纳米材料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和理论指导,为研制高性能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电致变色技术是一门极具潜力的应用科学,正逐渐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深度关注。主要从电致变色器件(Electrochromic Devices,ECD)的工作原理、器件结构、材料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总结。新兴的柔性ECD其具有质量轻、灵活、便携等优点在智能穿戴和柔性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更为广泛。然而柔性ECD在生产应用中仍存在一些缺陷亟待解决:(1)常规的玻璃基底制备出的刚性电致变色器件柔性不足、原材料稀缺且不可再生;(2)传统的液态电解质在使用过程中易泄露、腐蚀、蒸发,严重影响器件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3)电致变色层电化学稳定性较差,影响器件使用寿命。从结构和性质方面讨论了纤维素材料用作ECD柔性基底、电解质、电致变色层的应用和优势。纤维素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力学性能,以其作为ECD器件的基底可规避常规玻璃基底柔性不足、原材料稀缺等缺陷;在电解质层中合理引入纤维素,其三维网络结构及主干上的官能团可通过形成离子键、氢键的方式提高电解质的机械性能与导电性能;在电致变色层中合理引入纤维素,纤维素的三维网状结构能为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及缓解电子/离子嵌入、脱出过程引起的体积膨胀,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