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了新合成的一系列噁二唑衍生物及1,4-′-氟-1′-苯乙炔)苯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量子效率、荧光寿命、激光能量转换效率和激光调谐范围,并讨论了化合物结构对光谱和激光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N—三氯代甲硫基—4—环己烯—1,2—二甲酰亚胺(开普顿或 SR—406)及其类似物是1950年由A.R.其得生(Kittleson)所发现并继续研究的。这类化合物除主要用作杀菌剂外,其中某些化合物并具有杀虫的效能,苏联和德国都认为它有希望代替铜汞制剂。它的特点是:在一定浓度下既对植物无药害,也对温血动物无毒,单独或与其他药剂(如代森锌,五氯硝基苯等)混合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治许多植物——蔬菜、大田作物、果树等的病害。A.R.其得生曾合成以下二十几种开普顿类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我们继以前报导的几种苯并噁唑-1,3衍生物和噁唑-1,3,4衍生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