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天广直流通信通道改造对直流系统运行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丹轲 《电力系统通信》2005,26(2):75-78,80
通过对天广直流通信通道情况的介绍,对比通信通道改造前后发生的变化,来说明通信系统对天广直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直接影响,特别站间极控数据更新速率的快慢,对直流系统动态性能的发挥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对通道的组织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网络汇聚型以太网业务的环形开法(以一个或几个以太环网将各厂站与调度机构串联起来)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通过数学建模计算、采用南方电网主干通信网实际案例印证等手段,对比了环形开法和星形开法(开通从各厂站至调度机构的点对点以太网业务)的链路带宽消耗、中心站以太网端口和汇聚处理能力消耗、业务可靠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环形开法在业务可靠性、中心站以太网业务汇聚能力消耗上较星形开法有明显优势;当每站的业务带宽需求相对2 048kbit/s较小时,环形开法在链路带宽消耗、中心站以太网端口数量消耗上较星形开法也有明显优势;仅在每站的业务带宽需求大于2 048kbit/s时,环形开法在链路带宽消耗、中心站以太网端口数量消耗上的优势不明显或没有优势。最后,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应用环形开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区供电局电力通信网属地化监控模式普遍存在的监控不到位问题,文章提出了以省为单位、依托并做大中调通信调度团队开展省地通信网集约化监控的运行方法,结合实际研发了3种具体的运行模式及资源配套方案。自2015年起,历经4年时间完成了方法在南方区域五省区电网公司的全面推广应用,结果表明集约化监控运行方法可消除地区通信网监控不到位的系统性风险,显著提高地区通信网安全运行水平,提升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杨志敏  洪丹轲  黄昱 《电信科学》2019,35(11):146-156
为支撑电力通信网省地集约化监控运行工作,对已有的技术支撑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提出了以中调通信调度台为信息中枢的支撑系统架构,并研发了监视、控制和资源调度方面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南方区域 5 省区电网广泛应用,结果表明电力通信网省地集约化监控模式运转效率明显提高,通信网安全运行水平显著提升,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公司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加可靠优质的通信支撑。  相似文献   
5.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中光信号的偏振态会因风振而改变,进而导致系统性能的劣化。为了了解风振对OPGW偏振态的影响,通过实验模拟了在不同摆动情况下OPGW的偏振态变化,并基于所测试的数据分析了偏振态的变化规律和风振对相干光通信的影响,给出了相干光通信系统中所需要补偿算法的计算依据。实验结果表明:2种风振导致的信号光偏振态旋转速度分别达到700 r ad/s和7 kr ad/s,接收端需补偿该量级速度的偏振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A highly reliabl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the fifth generation (5G) applications is designed by combining a tree topology with a dual-fiber ring. While the tree topology ensures the transmission quality of the network, the dual-fiber ring topology allows one to achieve flexible switching between the nodes, which aims to provide fault protection and network reliability.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under the normal and three types of protection modes are analyzed.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