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硫酸阳极氧化处理技术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单,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通过开展5a03铝合金阳极氧化试验过程的研究,分别对电流密度、氧化时间、氧化温度、硫酸浓度等关键环节因素进行逐一分析,控制动态变量,优化工艺。主要针对5a03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过程中出现的氧化膜厚度不均匀开展研究,提升产品后期的着色要求,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难题。  相似文献   
2.
    以A3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失重实验和电化学技术研究了A3钢在富营养化东湖水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A3钢在实验过程中腐蚀电流随时间增长逐渐减小;自腐蚀电位先降后升,而极化电阻逐渐增大,说明电极表面刚开始处于活化状态,然后电极表面“保护膜”不断生长,将电极表面覆盖,减缓了基体的腐蚀;电化学方法计算出富营养化水中A3钢的腐蚀电流与线性极化电阻的比例常数B值为23.6242;通过XPS分析得出A3钢腐蚀产物的成分为FeOOH,Fe3+与C、N、S结合的有机产物和FeSO4,其中Fe2+/Fe3+=0.24.  相似文献   
3.
多相流动淡水体系中碳钢冲刷腐蚀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砂淡水流动体系中对HG60碳钢进行了电化学测量,用旋转圆柱电极方法研究了冲刷腐蚀条件下影响20A碳钢阴极行为的两个因素。结果显示,水流速度的提高、固体颗粒物的存在都能使氧的传输加强,提高氧的极限扩散电流,使碳钢的冲蚀情况加剧,在1800-3000r/min(线速度小于2.17m/s)转速条件下,碳钢在0.1mol/L硫酸钠介质中的冲刷腐蚀由氧的扩散控制;当水流速度进一步提高(≥8m/s)时,碳钢的阴极反应可能转变为扩散和活化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各地大功率短波广播发射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架设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大功率短波天馈线,分布在全国十几个省。什么样的馈线才是安全的,下面就现有的几种馈线进行探讨。目前计算馈线安全系数均采用BBC公司(BROWNBOVERI&CIE)提供的方法。如四线平衡馈线和笼形平衡馈线,下面介绍这两种馈线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四线平衡馈线如图1。D是不同相的线间距离D1是同相的线间距离dE是导线的直径对于由直径为ds的导线组成的绞线有dE=d-0.2dsd为绞线的标称直径,D、D1、dE、d、ds单位均为mm特性阻抗图1ln是自然对数导线表面的…  相似文献   
5.
对固态二氧化硅在850℃氯化钙熔盐中的伏安行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了二氧化硅粉末压片在850℃氯化钙熔盐中恒电位电解产物的物相和纯度,确定了通过熔盐电解法制备单质硅的电位范围.实验结果表明,熔盐电解二氧化硅制备单质硅合适的电解电位范围为0.65V(vs.Ca/Ca2+)至1.15V.通过在此电位范围内恒电位电解产物纯度和能量效率分析,明确了熔盐电解制备单质硅最优化的电解电位为0.85V,此时电解产物纯度高达99.41%,电流效率为79.3%,电解能耗为11.5kWh/kg Si.上述结果表明,熔盐电解法制备单质硅与传统碳热还原法相比在能量效率和产物纯度上具有优势.通过电解产物杂质来源的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产物纯度以达到太阳能级硅要求的措施,为通过熔盐电解法直接制备太阳能级硅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焦化废水是一类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其中的含氮杂环类有机物很难通过生化法处理降解.采用自行设计的活性炭三维粒子电极电化学反应器,对焦化废水进行电催化处理的实验研究.根据对某钢铁厂焦化废水及其现有生化处理工艺出水的水质分析,选择吡啶、喹啉、吲哚等焦化废水中代表性难降解含氮杂环类有机物进行电催化降解,2h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5%、76%和80%,而对3者的混合模拟水样进行矿化实验,3hTOC去除率可达70%,证实此法能有效地将含氮杂环类有机物开环降解矿化.在槽压为3V的条件下,利用此法对实际焦化废水进行电催化处理,5hCODCr去除率可达到60%左右,能耗为14.33(kW.h)/kg CODCr.三维粒子电极电催化法作为生化法的前处理或深度处理技术,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A3钢为研究对象、富营养化东湖水为研究介质,进行的两组正交实验(电化学腐蚀电流测量和失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A3钢腐蚀的富营养化湖泊水质因素排序为:pH﹥有机物质含量(CODcr)﹥总磷含量﹥总氮含量;随着pH、CODcr、总磷含量、总氮含量的增大,A3钢的腐蚀速度皆减缓.  相似文献   
8.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淡水微生物对Q235钢早期腐蚀行为的影响。丹江口水库现场挂片实验表明,Q235钢腐蚀失重量随着水深的增加递增。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检测分析得出,水体不同深度的微生物浓度差异是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水中微生物(尤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数量随着水深增加递减,致使附着在基体表面的生物膜面积缩小,致密性变差,暴露在水中的金属表面增多,腐蚀失重增大。在实验室开展的电化学和挂片实验也证明了淡水微生物的大量存在可以降低Q235钢的腐蚀速率。腐蚀表面形貌及产物分析表明, Q235钢在富营养化淡水中形成的产物膜更致密、成分更复杂。  相似文献   
9.
刘柳君  胡悦  李彦  岳瑞  胡将军  朱华  王旭  毛旭辉 《化工进展》2021,40(10):5794-5803
近年来关于河湖底泥内源污染的原位控制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针对水体底泥内源污染的释放问题,研究了“电渗-帽封”联合技术的控制效果。电渗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电压越高,电渗处理后底泥向上覆水中释放的氨氮量越低,但总磷释放量升高。后续的帽封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天然粗河砂效果最好,且帽封厚度越高,材料粒径越小,对污染物释放的控制效果越好。采用20V电渗电压预处理实际底泥,并采用3~5mm粒径的天然粗河砂作为帽封材料,在3cm帽封厚度条件下,对污染物释放的阻控效率可达到66.9%。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电渗-帽封”技术具有良好的底泥污染阻控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原位处理方法来阻止底泥内源污染的释放,但其潜在的生态环境效应还需要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渗透是利用选择性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压作为驱动力,使纯水透过膜。正渗透分离技术是一项能耗低、回收率高、环境友好的绿色能源技术,在废水处理、海水脱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是,膜分离过程中的浓差极化现象,限制了正渗透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荷电膜在分离过程中具有筛分和Donnan效应的双重作用,能有效提高膜的分离效率、水通量及耐污染能力。荷电膜的特殊分离机理使得其在正渗透技术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优势。主要介绍了现有文献报道的荷电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并讨论了荷电膜的电荷性质及数量对正渗透过程的浓差极化、膜污染、水通量、亲水性、截留率及反向溶质扩散等因子的影响,为未来正渗透膜材料的研究和正渗透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