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将 B-ISDN 中参加交换的信元(cells)划分为实时与非实时两类.当实时类信元超时时,就应将其从交换节点中去掉以减轻节点负载.这是一种简单的负载控制方法.本文分析了在非平衡负载以及存在时间溢出和空间溢出条件下,采用这种负载控制方法的输出排队、无阻塞快速分组交换(FPS)节点的吞吐量、时延和丢失率特性.  相似文献   
2.
模块化结构的ATM交换节点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块化结构是形成大容量ATM交换节点的最有效手段,本文提出一种分析模块化结构的ATM交换节点性能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虚队列考虑了相邻模块间的相关性,与计算机模拟相比,分析结果在整个负载变化范围内都有很高的准确性,方法适用于任意大小模块并采用输出排队和以Banyan网为互连网的ATM交换节点的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通信网互连中,若被连子网具有不同的最大允许分组长度,那么有信关中一个较长的分组就可能要被拆分为多个较小的分组,这就是公组再分问题,已经证明,在某些情况下。再分后的公组流可以用一个修正的开关泊松过程来,本文RSPP和RSPP/M/1排队。文中推导出了RSPP到达间隔分布的表达式,并给出了平均到达率。文中还给出了队长分布,平均等候时间的表达式;信关输出流的特性对于全网的性能分析是必需的,因此本文着重  相似文献   
4.
如何从现有通信网向B-ISDN过渡,是个战略性问题。ATM交叉连接系统的引入是过渡过程的起点,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具有质量控制功能的ATM交换节点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ATM网的质量控制方法-动态到达控制(DAC),分析了采用DAC的ATM交换节点中,各类业务信元的丢失概率和平均时延,分析结果表明,DAC是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式,它能够提供多种服务等级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减小所有信元的平均时延,提高系统的有效吞吐量。  相似文献   
6.
ATM网的控制问题樊延河,杨紫珊,王建利(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系100088,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100084)-、异步转移模式ATM异步转移模式ATM是一种全新的转移模式。转移这个术语包括交换和传输两个方面,一种转移模式就是一种在通信网传输和交换信息...  相似文献   
7.
樊延河 《通信学报》1993,14(3):94-97
本文分析了BISDN中综合业务(数据/话音/图象)流统计复用的性能。采用变到达率泊松批量(VARPB)过程逼近统计复用系统的输入过程,形成了VARPB/D/1排队模型,求出了队列长度的分布和等待时间的分布。通过计算机模拟,验证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ATM交换模块是我们目前研制的ATM交叉连接系统的核心部件。该模块采用宽总线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交换模块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快速分组交换节点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如何从现有通信网向B-ISDN过渡,是个战略性问题。ATM交叉连接系统的引入是过渡过程的起点,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