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4篇
  1997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采用InGaSn 合金探针可以方便地对MOS 电容进行测量.但是要精确地知道MOS电容氧化层中总的界面电荷,必须预先知道电极金属与硅之间的接触电势差.为此我们对 InGaSn/Si接触电势差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2.
在大气中用STM研究了固相反应生长的CoSi2薄膜表面.在Si(100)晶片上用离子束溅射淀积Co/Ti双层膜,经退火处理完成三元固相反应,生成TiN/CoSi2/Si膜,然后经H2SO4和H2O2溶液腐蚀去除TiN膜层得到均匀平整的厚度约为100nm的CoSi2薄膜.AES,XRD等分析表明所得CoSi2膜层是Si(100)衬底的外延生长膜.STM测量结果显示CoSi2薄膜表面结构致密平整,主要由交替出现的平台和台阶结构组成.平台的平均宽度为9nm,台阶高度为2个原子层厚度,分析表明这是由于Si衬底的晶面切割偏离(100)面引起的.平台表面呈平行台阶方向的相距约1.1nm的条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电晕放电技术对硅片的热氧化层注入了氟离子.并通过逐次剥层用椭偏测厚仪测量了剥层后的氧化层厚度,用高频c-v法测量了剥层后的平带电压,从而求得平带电压与氧化层厚度间的关系.并由此求得氧化层中电荷的分布情况.测量结果表明:氟离子注入后,在SiO_2/Si界面处的正电荷面密度比注入前有所增加,在氧化层体内存在有均匀分布的负电荷密度,在靠近SiO_2外表面约100(A|°)左右的区域内,负电荷密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加,在外表面处具有最大的负电荷密度.最后,把我们的结果与Williams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用STM研究HF,O_2和H_2O混合气体对Si(100)表面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TM观测了Si(100)表面被氧气流携带的HF和H2O处理后的表面原子结构.实验在大气环境和室温条件下进行,所得STM拓扑图具有清晰的原子级的分辨率.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表面结构随时间发生变化.刚处理后的表面不显示有序的结构特征,但在大气中存放15分钟后,硅片表面开始逐渐呈现出清晰的Si(100)2×1结构,随后再逐渐转变为1×1结构.这可能是混合气体与Si表面作用,能更有效地清除表面残余的沾污物和氧化层,暴露清洁的硅2×1再构表面,进一步由于吸附H,使表面悬挂键被氢原子占据,转变为1×1结构.有序结构可维持3小时,因此用所述混合气体处理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