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组播流状态检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既可以实时查看组播组状态,也可以定时对网络状态和组播流状态进行监控和存储,以图形方式直观地反映组播业务的状态和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依据新形势下科技管理干部在岗培训的总体情况,创新性的提出科技管理干部在岗培训与培养模式,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并总结主要成效。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IPv6网络中,蠕虫在子网间和子网内传播的多种扫描策略;讨论了基于P2P的去重复和可控机制;研究了一种能够在IPv6网络中形成大规模传播的新型混合式蠕虫——NHIW。NHIW具有随机扫描蠕虫的特点,同时能够迅速获取子网内的易感染活跃主机IPv6地址,并能解决重复感染的问题。通过研究NHIW不同传播阶段的时延,理论分析其传播率,建立了NHIW的3层传播模型TLWPM。实验表明,NHIW能够在IPv6网络中形成大规模传播。最后,针对NHIW的特点,讨论了相关防御策略。  相似文献   
4.
ANFIDS: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和分析现有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推理技术的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ANFIDS)。该系统运用模糊理论把安全参数模糊化,使得系统能更好地描述网络流量特性与攻击的关系,从而更精确地捕获攻击行为,同时利用网络流量对隶属度函数和模糊规则进行调整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训练后的ANFIDS系统能够检测网络的异常行为并有效地减低误报率。  相似文献   
5.
总结目前主流数据流聚类算法的优缺点后,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流聚类算法------DsStrcam。该算法采用双层聚类框架,应用滑动窗口技术,基于密度对数据流进行动态聚类,可以挖掘具有任意形状的数据流,且能够动态掌握数据流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IPv6入侵检测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昭文  王鲲鹏  马严 《通信学报》2006,27(Z1):68-71
目前入侵检测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安全保障技术,能够检测和控制非法的入侵,为企业信息系统提供最后一道防线,NISC6IDS就是一个IPv4/IPv6兼容的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检测出大部分攻击,特别是能识别出IPv6新型的特性攻击,但是数据包捕获性能和规则匹配效率一直以来是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难题.提出一种基于NAPI和内存映射的快速数据包捕获方法,并利用Piranha(多模式匹配算法)提高入侵规则匹配效率.文章给出的性能优化实现以及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NISC6IDS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发展历史贯穿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首先,对人机交互的概念、原理及其发展过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应用实例,对人机交互技术在商业发展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商业模式相比,人机交互式商业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人机交互式的商业活动,商家可以准确地获得顾客的感知信息,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让顾客获得更好的购买体验,因此,该商业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规模网络环境下海量告警信息的重复性、不完整和不可管理给网络安全管理带来的新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的实时入侵告警关联(RIAC)系统,以解决海量告警的实时关联和可视化管理问题.此RIAC系统利用分布式Agent实时地捕获和预处理告警信息,然后由因果关联引擎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揭示告警信息背后隐藏的攻击场景和攻击意图.使用MIT Lincoln Lab提供的攻击场景数据集LLDOS1.0和真实IPv6数据集对该RIAC系统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9.
林昭文  苏飞  马严 《中国通信》2011,8(1):79-86
Nowadays, the main communication object of Internet is human-human. But it is foreseeabl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any object will have a unique identification and can be addressed and connected. The Internet will expand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Pv6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a fast active worm, referred to as topological worm, which can propagate twice to more than three times faster than a traditional scan-based worm. Topological worm spreads over AS-level network topology, making traditional epidemic models invalid for modeling the propagation of it. For this reason, we study topological worm propagation relying on simulations. First, we propose a new complex weighted network model, which represents the real IPv6 AS-level network topology. And then, a new worm propag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weighted network model is constructed, which describes the topological worm propagation over AS-level network topolog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topological worm model and demonstrate the effect of parameters on the propagation.  相似文献   
10.
未来互联网试验平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对于互联网上层应用和底层通信技术的蓬勃繁荣,互联网的基本网络架构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还是基于设计之初的TCP/IP协议.随着应用环境、用户需求和底层设施的不断发展变化,现有的网络结构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新的网络架构、概念、服务、协议和算法,以构建不同于现有互联网的新型未来互联网.不过,任何一种新的思想在实现或部署到真实的网络之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因此,构建大规模的、真实的、可控的试验平台不仅是未来互联网研究的基础,也是对未来互联网本身探索和研究的一种途径.文中从规模、功能、开放性等基本特性以及科学实验要素、网络元素类型三个方面对试验平台进行了归纳和分类;分析了试验平台的结构化原则和分层结构;重点分析和总结了构建试验平台的关键技术,包括实验描述语言、控制框架和网络资源分片技术;分析了国内试验平台的发展现状;最后探讨了未来互联网试验平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