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一种氙灯抽运的单脉冲皮秒Nd:YAG倍频激光器,该激光器由振荡级、单脉冲选取、放大级、倍频和扩束准直等部分组成,激光器的振荡级利用被动锁模染料产生的锁模序列脉冲激光,经过单脉冲选择部分选取出其中的一个单脉冲,此单脉冲经过激光器放大部分的放大和倍频晶体的倍频后,激光器最终可输出能量达到120 mJ、波长为532 nm的单脉冲激光.该激光器的振荡级采用自行研制的光漂移控制仪,使激光器输出激光的外触发同步精度优于2μs.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采用线阵CCD和面各CCD用于二维非接触测量时的优劣,并重点介绍了一种新颖的破片平均迎风面积自动测量仪,它由照明系统,万向载物台,CCD摄像机,控制和信号处理系统,图象处理与显示系统组成,集光,机、电、计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破片平均迎风面积的高精度,高速度的自动化测量。  相似文献   
3.
水下成像镜头的光学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下光学成像技术,如水下摄影、水下电视、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等,是海洋研究与开发的得力工具,但由于水对光的散射和吸收等特殊的光学特性,以及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使水下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和研制较陆上光学系统有更大的难度。本文指出了主要的技术关键,及设计与使用水下光学成像系统时需注意的问题,最后给出了水下电视光学成像系统设计研制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新型水下电视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传东  李驰 《电视技术》1998,(12):21-24
指出了水下电视系统的主要技术关键及设计与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给出了水下电视和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通过选用MTV-1801CB,MTV-1881CB和MS-468P型摄像机这种关键部件,研制生产出了国产的水下电视系统。经试验和实际使用证明,这种水下电视系统具有可靠性高,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价格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光纤旋转连接器的发展及其军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纤旋转连接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工业等领域的关键器件.光纤旋转连接器的功能为将光信号从旋转平台传输到静止平台.介绍了光纤旋转连接器的具体用途,描述了单通道光纤旋转连接器和多通道旋转连接器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制作方法.介绍了国外光纤旋转连接器的发展动态和技术指标.制作了插入损耗小于2dB的单模单通道光纤旋转连接器.进...  相似文献   
7.
水中气泡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概述了水中气泡的密度与从水面算起的深度、水面的风速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般情况下的小气泡,中等气泡,大气泡的运动规律,并阐述了气泡的光散射特性以及一种计算光学特性的简单方法。文中详细阐述了利用光学方法来研究气泡所需淑及的问题,为气泡的光学特性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水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和光学散射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给出水中气泡密度与从水面算起的深度、水面风速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般情况下的小气泡、中等大小气泡、大气泡的运动规律;阐述了气泡的光散射特性。通过对水中气泡进行高速摄影分析,表明气泡运动速度与理论计算结果是一致的。笔者认为,采用光学方法研究鱼雷尾流气泡并且依此对目标进行跟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对破片测量的作用及相关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几种常用的破片平均迎风面积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其中重点分析了一种新颖的破片平均迎风面积自动测量仪,它由照明系统、万向载物台、CCD摄像机、控制和信号处理系统、图象处理与显示系统组成,集光、机、电、计算机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破片平均迎风面积的高精度、高速度的自动化测量.  相似文献   
10.
对破片测量的作用及相关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几种常用的破片平均迎风面积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其中重点分析了一种新颖的破片平均迎风面积自动测量仪,它由照明系统、万向载物台、CCD摄像机、控制和信号处理系统,图象处理与显示系统组成,集光,机、电、计算机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破片平均迎风面积的高精度,高速度的自动化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