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双基地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的性能,文中指出一般的双基地杂波环境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会阻碍STAP的实施。文中举例说明,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措施,协方差估值误差所带来的信号干扰噪声比(SINR)损失可达30dB,但是如果使用了局域化STAP算法并结合时变加权处理,大部分性能损失还是可以挽回的。  相似文献   
2.
机载PD雷达中重复频率搜索方式高度线杂波抑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脉冲重复频率(MPRF)是机载脉冲多普勒(PD)雷达搜索方式最常用的波形设计形式,高度线杂波是影响雷达在此种工作方式下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机载PD雷达高度线杂波的基本特性,探讨了抑制高度线杂波的几种方法,最后给出了部分仿真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多数的喷气发动机调制特征提取方法都是基于调制波的周期或调制线谱的谱间间隔,但该类谱估计方法往往受信噪比、脉冲重复频率及观测时间影响很难获得很好的分类性能。文中对三类飞机目标回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归一化幅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创造性地提取出峰度偏度特征,并结合小波分解-线性判别分析处理,对目标进行分类。该特征具有很强的抗噪声能力,对脉冲重复频率和观测时间要求不高,且可通过其中一个参数去弥补另一个参数。仿真实验证明了所提方法具有很好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4.
提升电子侦察能力是机载雷达在复杂电子战环境中提高作战效能的重要措施.机载火控雷达采用有源相控阵体制使集成电子侦察功能成为可能.信号的分选识别是电子侦察方式下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满足机载火控雷达电子侦察系统对信号分选的实时性要求,文中结合传统信号分选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重频分选方法.定义了PRI谱的阶数的概念,并将特定阶的PRI谱用以检验相应阶数直方图中过门限的PRI值,避免了多次序列检索,提高了分选的效率.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实时、准确的分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Keystone变换常常用于校正运动目标在脉冲多普勒雷达相参积累时间内的距离走动,提高回波信号的信噪比。但是常规Keystone变换应用于高速目标会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常规Keystone变换引入插值增加了运算负担,其次若存在多普勒模糊,常规Keystone变换实现方法会出现“半盲速点”效应。文中提出了基于尺度变换的Keystone变换方法,新方法可以明显减少运算量,减小了带宽对多普勒模糊的影响,抑制了“半盲速点”效应,提高了相参积累效果。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条件下,隐身、强电子干扰、超视距攻击等新威胁使得空战环境日益复杂.为满足信息化作战、体系化作战等新型作战方式的要求,将具有分布式、虚拟化和高效资源管理等特点的云计算技术运用于协同空战中,从而实现战场分散资源的动态、弹性整合,大大提高体系协同作战能力.以此解决空战中不断出现的各类新威胁,做到料敌先机,掌握主动.从新时期空战的概念和手段出发,针对云协同的相关问题,首先介绍云计算技术在协同作战领域的应用,进而讨论基于云计算的云协同作战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设计系统体系分层架构,最后与传统组网协同进行比较,分析了基于云计算的协同作战模式的作战优势.  相似文献   
7.
分析归纳了机载火控雷达高、中、低三种脉冲重复频率波形的特点和适用性。基于实际作战需要,提出了一种波形设计的新思路,实现了各重复频率脉冲的自适应选择,以使雷达能够智能化的始终工作于最佳状态。并着重讨论了中重复频率方式下,改善对近距离高机动目标检测性能的一些策略,且在实际飞行实验中得到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机翼是飞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在飞行过程中对机翼形变进行在线监测,有助于提升飞机的安全性能及任务执行能力。 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技术的机翼动态形变测量系统;理论分析了 FBG 波长变化量与机翼表面曲率变 化的关系,利用 FBG 温度传感器实现应变补偿,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实现离散曲率的连续化,采用基于连续曲率的形变重构算法 实现机翼形变测量;在 CA42 飞机的 4 个翼面上布置了 36 个 FBG 应变传感器,4 个 FBG 温度传感器,通过地面静力试验得到了 机翼的形变测量误差为 2. 5% ;最后,针对机翼动态形变测量系统开展了飞行试验,试验过程完整地记录下了机翼表面的应变、 温度及形变信息。 试验结果表明,由机翼形变产生的翼梢位移量正比于机翼法向过载,系数分别为 86. 33 mm/ g(左机翼)及 80. 04 mm/ g(右机翼),翼梢最大位移量 250 mm,发生在法向过载为 2. 25 g 的时刻。 此外,飞机机动半径越小,机翼形变量越 大。 机翼动态形变测量系统体现了良好的工程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回顾了机载火控雷达的发展历程,对现代机载火控雷达的各种功能进行了分类描述,对机载火控雷达的多功能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新的作战对象、作战环境和作战形式对于现代雷达构成了巨大的挑战.需求的牵引和技术的推动,意味着雷达技术在未来必然取得飞跃式的进步.针对雷达在体制架构和专项技术方面的潜在技术突破,重点从技术内涵、必要性及发展现状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在体制架构方面,重点明确了雷达的分布式组网、智能化认知探测、射频综合化、与平台一体化的技术特点.在专项技术方面,阵列天线呈现为共形化、轻薄化、宽带化的特点;发射器件逐渐采用宽禁带半导体;微系统技术、光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逐步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