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无线电近炸引信,近场雷达等作用目标过程中的特征量提取方法及环境背景信息的有效利用,本文系统论述了面目标近场地,海杂波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包括时域,频域各特征量抽取,统计规律,参数模型,线性预估,非高斯过程等处理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中在简要介绍了地面反射系数测试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几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地面反射系数测试数据计算算法,论述了测试数据的误差来源及系统总的测试精度,文中所述的算法已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限分布参数的地面多普勒回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地面弹目交会的多普勒回波信号实测数据的获取耗时耗力,而基于分布参数法的目标多普勒回波信号生成模型计算效率又低,提出了基于有限分布参数的地面多普勒回波模型生成方法。该方法以地面目标为分布参数目标,选取目标有限个反射较强的散射点作为目标质点,把目标各质点和地面分别对电磁波的反射都放到一起考虑,即有限分布参数法,建立对地目标模型。仿真表明,该方法兼顾模型精度和计算效率,可简捷有效地得到背景为地杂波的多普勒回波信号。  相似文献   
4.
小波包变换是小波变换的推广,对频率的划分是等间距的,并且划分更为精细,精度更高.为此,将其引入引信信号处理,利用小波包频带的阶梯滤波特性构造二维的时频分布,比较不同脱靶参数的典型弹目交会测试曲线的小波包二维时频分布图,得到弹目交会位置信息的关系及二维时频特征.对地作用的近炸引信的弹目交会信号处理中,利用小波包分析构造二维的时频分布,可以提高目标探测的准确性,利用脱靶方位信息实现弹药的有效打击.  相似文献   
5.
针对以往背景毫米波辐射探测的目标识别算法研究,通过试验测量获取数据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实测数据拟合优度的背景毫米波辐射亮温建模方法。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优度分析,求出分布函数,利用数据拟合得到表示不同背景的辐射亮温模型,拟合曲线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二者基本吻合。通过典型背景的毫米波辐射亮温模型,可以为目标识别算法研究提供所需的背景亮温数据。  相似文献   
6.
多传感器目标特性测量及数据融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单一探测模式的特点以及典型地面装甲的多种光电特性曲线及图像特征的分析,阐述了多模探测复合原则,以及多模复合回波数据融合结构,讨论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模型和分析方法。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有利用不同传感器工作方式上的协同作用和所获取目标信息的互补性,提高对目标的识别能力达到改善系统性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清除一个病毒的实例,介绍了手工清除计算机病毒的一般方法,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全电子安全系统目前尚无统一的安全失效率分析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全电子安全系统失效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非通电状态、通电状态、一个静态开关闭合、两个静态开关闭合下全电子安全系统失效率计算方法。计算了几种典型全电子安全系统的安全失效率,并比较3种不同原理框图的全电子安全系统在上述状态下的安全失效率,说明在详细设计前如何在框图级评估安全失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在非通电条件下全电子安全系统比一般机电、机械型安全系统的安全失效率可降低两个数量级;在通电状态下,全电子安全系统的安全失效率取决于解除保险、解除隔离环境识别器件或组件的故障率水平和环境信息获取及利用的水平;当信噪比为3、时间窗为1/10时,全电子安全系统安全失效率降至与机械/机电安全系统相当的水平。因此,解除保险/解除隔离环境信息获取和利用,环境识别器件或组件的低故障率和失效模式控制始终是引信安全控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地,海杂波散射特性统计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线电近炸引信、近场雷达 目标过程中所关注的特征信息,论述了了地、海杂波散射特性统计建模的原理和统计分布,通过分析处理得到了统计模型不仅为使用者提供了统计特征,而且还为无线电引信的设计提供了所需的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因作战环境变化及武器系统发展对引信的需求,提出了引信智能化发展构想,从引信的毁伤控制、安全控制及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智能化提升。分析表明,引信的研制现状与引信智能化的目标差距较大,但有希望通过努力达到,分阶段实现引信安全控制智能化、引信毁伤控制智能化、引信综合功能/效能控制智能化,从而实现引信安全和毁伤多要素、多状态协同控制智能化。以引信智能化发展为引领,构建面向未来的开放的研发体系,将基础研究、前沿研究的成果有效转换为引信智能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