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低压高过冷度下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具有长直上升段的自然循环系统,开展了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同时,详细分析了低压、高入口过冷度条件下典型的流动不稳定现象。实验表明:自然循环系统的结构、流体的热边界条件会影响自然循环的运行特性及流动不稳定性类型。较高入口过冷度下,高热流密度导致系统脱离稳态后,很难重新回到稳定的两相自然循环流动状态。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系统会经历间歇沸腾、复合动态流动不稳定性等状态。依据实验结果得到了高入口过冷度下的不稳定性边界图。在两相振荡期间,自然循环驱动压头和回路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集中在长直上升段和加热段。加热段出口积聚的大量气泡对上、下游流体的强烈挤压作用是流量大幅振荡及逆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用八氯丙烷和樟脑类似的模拟材料做的二维变形实验是探索微构造演化的有力手段,因为通过实验可观察到样品变形的全过程。在样品中加入标记微粒,就能在变形期间通过跟踪了解质点的运动轨迹。由此,可得到任何时间、样品内任一点的流动和变形情况。这样,流动和交形的几何学特征就可以以格子、等值线图、应交椭圆及其它形式具体地表现出来。尽管用标记微粒跟踪质点运动这种方法来研究流动和变形很理想,但也给分析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这里我们介绍一个分析标记微粒运动的计算机程序。用影象输入和半自动数字化的方法提高微粒位置数字化的精度和速度,用描述标记微粒全路径的多项式和最小二乘最佳拟合法改进对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冀东地区金银找矿方向近年又取得新的突破,作为重要找矿层位的马兰峪变质核杂岩体附近的中上元古界逐渐受到重视。总结了马兰峪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阐述了它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指出它是本区最高级别的巨型控矿构造体系,并对其成因和控矿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6.
应用光学相关识别的成像制导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相关识别的成像制导系统魏建中,陈先兵(航空工业总公司第014中心洛阳471009)本文介绍了利用相干光学方法进行图像识别的成像制导系统。相干光学识别方法具有并行处理速度快、信息吞吐容量大、体积小等优点,是计算机识别所无法比拟的。它应用于制导技...  相似文献   
7.
摇摆工况下窄矩形通道内两相沸腾摩擦压降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冲  高璞珍  余志庭  陈先兵 《化工学报》2015,66(10):3874-3880
为了研究摇摆工况下窄矩形通道内的两相摩擦压降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热工水力实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摇摆工况下流体会受到附加惯性力的作用且实验回路的空间位置也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两相摩擦压降梯度的波动振幅随着摇摆角度和摇摆周期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通道热通量的增加或者系统压强的减小,两相摩擦压降梯度的波动振幅和时均值逐渐增加。窄矩形通道内的质量流速随着两相摩擦压降梯度的波动而波动,且具有相同的波动周期,由于流体加速和压力传播的速度不同,流量波动和摩擦压降波动存在约1/4周期的相位差。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了利用相干光学方法进行图象识别的成象制导系统。相干光学识别方法具有并行处理速度快,信息吞吐容量大、体积小等优点,是计算机识别所无法比拟的。它应用于制导技术,可以实现弹载、机载对目标的快速实时图象识别和相关器的小型化。文中的这种成象制导系统的特点、原理、系统组成、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作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通风制动盘制动抖动情况,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得到了通风制动盘各结构参数的最优水平组合。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制动盘15次循环制动,对比分析优化前后制动盘的热变形差异,得到各结构参数对制动盘热变形影响的敏感性,并利用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通风制动盘各结构参数对制动抖动的影响敏感性由高到低顺序为盘厚、盘帽高度、颈部角度、制动盘外径、制动盘内径、颈部半径;盘厚、盘帽高度、颈部角度越大且制动盘外径及制动盘内径越小,制动抖动越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低温、中等盐分的饱和氧流体中Au和Ag可溶性的热力学计算结果,基于Au和Ag的溶解度,论证了流体运移的金量取决于原生矿石中Ag的含量。在Ag/Au比值高(1~>10)的矿石里,流体饱和Ag而不能溶解有地质意义的Au量。在Ag/Au比值低(<1)的矿石里,流体不饱和Ag而能溶解有地质实际意义的Au和Ag量。当氧化流体向下流动被原生矿石中含Fe~(2+)矿物还原时,开始沉淀Au和Ag。红土剖面中Au的产生可由流体和原生矿石之间的长期相互作用过程来解释,其间Au和Ag沉淀,且在渐进的氧化-还原界面上有选择地重新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