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针对发动机-发电机组在调速过程中因发动机与发电机的转矩外特性差异造成的不协调问题,制订了基于模糊规则的发电机电磁转矩控制策略,加快发动机-发电机组调速的同时保证了发电机输出到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并通过基于Matlab/Simulink的车载综合电力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面对由发动机-发电机组、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组成的串联式新型车载综合电力系统电源的能量管理需求,结合整车能量管理策略,设计并分析几种电源输出解耦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基于Matlab/Simulink的车辆综合电力系统仿真验证,最终选出了一种适应于这种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解耦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针对锰铜基阻尼合金简化为线弹性材料、与实际非线性本构关系不符的问题,以M2052锰铜基阻尼合金为研究对象,结合锰铜基阻尼合金高阻尼特性机理,提出一种基于广义分数阶Maxwell模型的三参数本构方程。通过常应变率单轴循环拉伸试验分析验证本构模型的准确性,采用均值系数法拓宽本构模型的实用性,并研究广义分数阶Maxwell模型的拟合性能。结果表明:锰铜基阻尼合金的本构关系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应力-应变曲线呈梭型,滞回面积随着最大应变幅值增大而增大;广义分数阶Maxwell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M2052阻尼合金应力-应变曲线的非线性和滞回特性,试验拟合均方差在0.468 4~2.651 0之间,确定系数均大于0.992 9;广义分数阶Maxwell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模型各参数可通过应变幅值拟合确定,不用进行特定试验,较其他黏弹性模型可更好地模拟阻尼合金的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4.
廖自力  解建一  赵其进  疏歆 《微电机》2020,(11):100-105+119
为提高电传动装甲车辆的运行稳定性,提出将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用于永磁同步轮毂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同时考虑到传统MRAS法的辨识精度易受电机参数变化的影响,提出一种能够对定子电阻进行实时辨识的改进方法。基于改进型MRAS法,构建了轮毂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对比了加入电阻辨识环节前后转速及转子位置的辨识效果,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设计的优越性能,有效提高了电阻动态变化过程中转速及转子位置的辨识精度,避免了因参数变化引起的误差过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使用优化的自抗扰控制(ADRC)代替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法和脉振高频注入法的位置辨识系统,以满足永磁同步电机(PMSM)不同速度范围内的辨识精度需求。所设计的自抗扰控制器中,保留非线性微分跟踪器(TD)的同时以线性误差控制律代替非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律(NLSEF),使模型得以简化。仿真结果表明:简化后的ADRC能在两种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中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和PI控制相比,系统抗扰动性更强,电机位置和速度辨识效果也更优。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电传动装甲车用轮毂电机的高性能控制,开展先进的矢量控制方案研究. 为了获得良好的转矩、转速动态性能,采用转矩控制模式,设计基于全阶滑模观测器的电磁转矩估计方法. 基速以下,驱动系统采用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策略,当转速大于基速时,结合轮毂电机的控制需求,提出并设计新颖的恒转矩前馈结合电压反馈的电流补偿弱磁控制方案. 基于90 kW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开展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转矩观测器能够保证较高的观测精度,误差基本小于5 N·m;电机转矩的跟随性能较好,动态误差小于5%;电机能够由MTPA运行模式平滑过渡到弱磁模式,严格按照所规划的弱磁路线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轮毂电机的转矩控制性能良好,转速响应快,能够满足电传动车辆的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7.
轮毂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电传动装甲车辆驱动系统的可靠性,研究车辆轮毂电机无位置传感器复合控制技术,并对速度过渡区间的切换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基于转矩、电流双闭环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基速上、下分别采用弱磁控制和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策略;电机低速区采用简化的脉振高频注入法,中、高速区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法,以实现全速度范围内转子位置辨识;采用变权重加权控制切换方法,并改进算法切换过程中两种算法工作区间的选择,在保证辨识精度的同时节省了系统的软、硬件资源。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无位置传感器复合控制算法能够在全速度范围内准确辨识出转速和转子位置;改进后的切换方法能够保证电机在速度切换区间内实现平滑过渡,保证了电机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8.
火炮身管延寿难题长期制约着其综合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和作战效能的持续发挥,延长身管使用寿命成为现代化及未来战场的迫切需求。通过概括影响火炮身管寿命的主要因素,从改进发射药、身管内膛表面处理、优化弹丸和膛线设计、炮钢材料改进、磁控等离子体抗烧蚀技术等方面阐述当前用于火炮身管延寿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国内在上述技术领域存在的短板。从明晰火炮身管内膛壁面的烧蚀磨损规律,遴选可行延寿方法并多措并举开展科研攻关以及探索并发展磁控等离子体抗烧蚀新技术等方面展望我国在火炮身管延寿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可为发展火炮身管常规延寿技术提供思路,并为探索新型延寿技术提供启发,进而可为延长身管使用寿命、提升火炮作战效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