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客车底架有限元分析与轻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NSYS软件平台对客车车身进行四种工况下的有限元分析,在满足客车车身刚度、强度的前提下,确定客车底架轻量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ANSYS的转向节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向节是汽车车桥上的重要基础件,其使用是否可靠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文中以某皮卡车车桥上的转向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进行了强度和变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转向节符合该车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型货车驾驶室,通过模拟驾驶室的实际受载情况,建立了该驾驶室白车身静刚度测试系统.利用数字测量方法和白车身刚度的力学公式,试验和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方案合理有效,试验数据重复性和对称性好.通过测试分析该驾驶室扭转和弯曲刚度,得到了驾驶室扭转和弯曲工况下各测点的变形情况和静刚度特征,为该驾驶室的研发建立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给出统一屈服条件下厚壁环的弹塑性参数解,展示了求解弹塑性问题新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以某车型的保险杠为研究对象,运用铸造铝合金(ZL201A)作为轻量化材料,替代原保险杠零件的高强度钢材料,按精密熔模铸造工艺要求,对保险杠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对原保险杠进行低速碰撞性能仿真,并以原保险杠低速碰撞性能为目标,对铸铝保险杠厚度进行试验设计,建立响应面模型进行优化.与原保险杠性能对比,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且其质量相比原高强度钢保险杠下降了35%,轻量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车身前端结构耐撞性和轻量化之间的矛盾,通过分析正面碰撞过程中力的传递路径和能量分布,筛选出对碰撞性能影响较大的部件作为优化设计对象.将所选部件的材料和厚度作为设计变量,建立结构耐撞性和轻量化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以部件总质量和总吸能量作为优化目标、加速度峰值和前围板入侵量作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分析,得出所选部件材料和厚度的最优组合.优化后,车身前端结构质量减轻3.5%,总的吸能量增加8.9%,加速度峰值降低14.7%,前围板入侵量减少8.7%.不仅提高了汽车正面碰撞的耐撞性,且实现了车身前端结构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7.
以统一屈服准则作为塑性势,建立了金属类材料的统一塑性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求解圆板的塑性极限载荷,所推出的有关公式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带内饰车身模态参数难以识别的问题,在结构线性度检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频域识别和时域识别两种方法对某轿车带内饰车身进行模态试验。介绍了试验方案与信号采集技术,重点对识别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其中时域随机子空间法的较好应用效果为车身模态试验提供新思路。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内饰车身建模分析的准确性,所确定的内饰车身模态参数为车身NVH性能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某车身模态匹配策略,设定其座椅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目标,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WORKS和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DHDAS对某汽车座椅NVH基本性能指标——振动模态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研究,得到了座椅骨架的低阶模态和振型,并通过优化座椅部分零件尺寸参数,使座椅的模态频率避开了与车身的共振频率,建立了座椅NVH性能匹配分析与优化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应力偏量的三种分解形式,给作者早先提出的统一屈服准则以新的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