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云南某铜选厂矿石矿泥含量大,导致尾矿铜品位高并还含有大量矿泥。尾矿中铜主要分布在+37 μm粒级,铜在该粒级分布率为66.07%;-10 μm粒级产率为44.39%,而铜在该粒级分布率仅11.41%。采用旋流器预先脱泥、脱碳工艺进行预处理,在旋流器锥角为10°、沉砂口直径为3 mm、给矿压力为0.15 MPa、给矿浓度为11%时,获得的沉砂铜品位为2.35%、回收率为72.41%。沉砂中铜虽然主要以次生硫化铜形式存在,但铜的氧化率达30%以上。为确定沉砂的合理选矿工艺,进行了硫化铜、氧化铜依次选别和硫化铜、氧化铜混合选别探索性对比。结果表明,硫化铜、氧化铜依次选别工艺指标优于硫化铜、氧化铜混合选别工艺。采用硫化铜、氧化铜依次选别工艺,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的条件下,以水玻璃、六偏磷酸钠为脉石抑制剂、硫化钠为氧化铜矿物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进行闭路浮选,获得了精矿铜品位为15.16%、作业回收率为81.05%、对原矿回收率为58.69%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2.
新疆三塘湖盆地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组合,沉积岩中发育多层厚度不等的烃源岩。采用岩石热解与饱和烃GC—MS分析对哈尔加乌组烃源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存在Ⅲ型和Ⅰ型2种端源干酪根及两者按不同比例的混合类型,有机质热演化主体已达到成熟阶段|烃源岩中较高的Pr/Ph值(1.1~3.01)、低的伽马蜡烷指数(0.047~0.158)及三环二萜烷分布特征表明沉积水体具淡水弱氧化—弱还原性质,这些指标与低的C31R/C30藿烷(0.186~0.310)、低的C22/C21三环萜烷(0.164~0.260)和较高的C24/C23三环萜烷(0.472~0.684)均为湖相沉积环境提供了有机地球化学方面证据|正构烷烃ΣC21-/ΣC22+值(0.54~2.47)、规则甾烷分布规律(C29>C27>C28和C29>C28>C27)及甾烷/藿烷(0.06~0.20)等指标均显示有机母质输入既有陆生高等植物,同时也存在大量细菌与藻类等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3.
云南磨憨砂岩铜矿含铜0. 77%,其中以氧化铜形式存在的铜金属率达45. 45%。孔雀石为主要铜矿物和目的矿物,具有氧化不充分,与褐铁矿伴生的特点,为难选矿石。浮选试验结果表明,以3 000 g/t石灰作调整剂和抑制剂、1 000 g/t硫化钠作活化剂、90 g/t丁基黄药作捕收剂、35 g/t松醇油作为起泡剂,在磨矿细度-74μm占比85%的条件下,经过"三次粗选—二次精选—一次扫选"流程,可实现铜品位18. 006%,铜回收率80. 01%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4.
再利用技术的发展是促进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根本。本文从纺织品与环境资源的关系着手,综述了近年来废旧涤棉类纺织品再利用技术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后得出:涤棉类织物再利用技术发展较快;物理法从简单的机械利用向物理熔融和溶解多元化方向发展;化学法从传统的造纸或降解向生物质材料应用方向发展;生物酶解技术也得到了关注。另外,涤棉混纺织物从只利用涤纶或棉纤维的单一模式向综合利用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研究融入到废旧涤棉织物再利用技术上来。目前,一些研究方法虽已初步应用,但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再利用情况仍不乐观。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快速发展,对培养高校人才创新素质的需求更加迫切,各类创新创业课程涌入高校课堂,但目前针对该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具体专业.结合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以一门具体课程为例进行详细的设计与实施方法研究,重点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分析探索,通过反馈机制进一步完成教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创新设计风嘴泄压孔结构,优化风嘴和基材之间由于气流撞击而形成的涡流,导致基材表面风速温度堆积不均匀的问题。方法 采用Fluent软件,建立单一的风嘴仿真模型,并利用RNG k-ε湍流模型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分析风嘴有无泄压孔结构对基材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在7种泄压孔设计结构中确定了相对最优方案,通过搭建实验台验证最优风嘴泄压孔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结果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设相对最优风嘴泄压孔结构,基材表面涡流产生区域平均风速提高了3.32 m/s,均方差降低了0.86;平均温度提高了24.76K,均方差降低了5.96,表明设计有泄压孔结构的风嘴能明显改善由于涡流堆积造成的风速和温度较低的现象。结论 设计泄压孔结构的风嘴在两狭缝之间区域的风速和温度均有明显提升,涡流区域的压力产生明显下降,改善了风嘴两狭缝之间由漩涡引起的风速、温度较低现象。  相似文献   
7.
针对危废干化机圆盘在实际生产中的漏点问题,通过分析各种系统传热因素,利用红外热成像仪找到系统原因,并提出了在实际生产中的优化工艺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9.
10.
焦鑫 《中国科技博览》2012,(30):345-345
飞机下降离地高度、飞机机动性能、超越障碍物的能力、航向、高度的精确度的确定直接关系到飞机的安全降落。稍有误差就会造成飞机偏出跑道安全保护区,发生与地面障碍物相撞的飞行事故。在飞机下滑着陆阶段,此时是飞行员操纵飞机最为紧张繁忙,精力高度集中的阶段。飞机上的仪表设备要同时接受地面航向台、下滑台、信标台等的引导信号和进近管理室的调配管理,飞行员除要始终与指挥塔台保持无线电联络,听从塔台的指挥,保持规定的飞行数据,才能安全着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