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2.
汽轮机是燃煤发电机组的三大主设备之一,而汽轮机控制保护逻辑是实现汽轮机主要控制和保护功能的载体,可能成为网络安全攻击的目标.本文通过介绍控制保护逻辑的基本原理及其工程实现,提出了一种针对汽轮机控制保护逻辑的网络安全攻击方法,并分析了网络安全攻击对汽轮机运行的危害,最后通过基于仿真实验平台的网络安全攻击实验,验证了针对控制保护逻辑的网络安全攻击能够危害汽轮机的正常运行,提出了强化控制系统通信鉴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WCDMA作为未来3G的三大主流技术标准之一,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WCDMA从概念向产业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全球主要设备制造商都在积极跟踪和研发基于WCDMA技术的3G网络产品。本文对WCDMA的组网能力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组网结构和组网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实现办学转型这一主题,从分析任职教育的特点着手,提出应确立专业教学的主体地位,并从优化专业教学内容、改革专业教学方法和完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几个方面展开了分析,就如何实施岗位任职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万全500 kV串补站诺基亚串补设备的控制及保护系统,并着重说明了串补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以及与运行维护相关的操作流程。整个控制及保护系统均结合华北地区对控制保护设备的实际要求作了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电流密度对于超临界石墨烯复合铸层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CFCO_2)环境下进行了镍基石墨烯复合电铸试验,采用扫描电镜、数显式显微硬度计、微摩擦磨损试验机、光学轮廓仪等对镍基石墨烯复合电铸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从3 A/dm~2逐渐增大至9 A/dm~2时,石墨烯复合电铸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呈持续增大趋势;当进一步增大电流密度时,复合电铸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开始降低。在压力为10 MPa,温度为52℃,电铸时间为50 min,电流密度为9 A/dm~2时,石墨烯复合电铸层的显微硬度达到最大860 HV0.2,磨痕截面积最小1 145μm~2,石墨烯含量达最大0.713%。与普通电铸条件相比,SCF-CO_2电铸条件制备的石墨烯复合电铸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分别提高了1.25倍和1.31倍。  相似文献   
7.
基于绿色制造理念,采用绿色制造工艺对机械制造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绿色制造理念及重要意义入手,针对绿色制造下机械制造工艺种类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工艺良好发展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8.
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超临界流体电铸耦合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电流密度分布和电铸层生长规律,并且试验测试与验证;同时对超临界流体镍纳米金刚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显微硬度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阴极边缘处电流密度远高于阴极中间部分,电铸层生长情况与电流密度分布较为吻合,电铸层中部厚度预测值的误差较小;电铸层显微硬度HV最大可达9540 MPa,比普通情况下复合铸层提高80%;制备的复合电铸层表面平整,组织致密。  相似文献   
9.
离心式压缩机基础设计,不仅要结合其动力特性对压缩机基础的技术要求,更必须要契合工程的地质条件和机器布置,确保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与地基承载力完好,使基础的振动限制处于范围以内,且在最大程度上不会产生不均匀沉降与倾斜。  相似文献   
10.
未来社区功能不仅仅是居住,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新型城市功能单元,是家庭个体和城市生活的融合,共享城市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形成完整的、有机的生态系统.在此结合相关国家现行设计标准、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对改造更新类未来社区设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