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基于Volterra泛函级数的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辨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弱非线性系统的鲁棒建模问题, 基于Volterra泛函级数, 结合集员辨识理论, 提出了广义频率响应函数的鲁棒辨识方法, 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弱非线性系统的鲁棒建模方法,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动弹头再入段弹道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机动弹头攻击区优化问题,设计了改进遗传算法加约束可变多面体法的串行混合遗传算法,采用直接优化方法,基于分段优化思想,对再入段最大纵程、最小纵程和最大横程等边界弹道分别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边界弹道,从而确定了机动弹头的最大可攻击范围.优化结果表明,最大可攻击区范围是一个长半轴为17 km,短半轴为10 km的椭圆区域,此结果优于针对该弹头进行的大量弹道仿真所得的结论,可为进一步弹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扩展$L_1$自适应的战斗机大迎角非线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  何开锋  钱炜褀  沈宁 《控制与决策》2017,32(8):1403-1408
针对常规动态逆控制对系统不确定性较为敏感的缺点,提出一种扩展$L_1$自适应控制方法,用于战斗机大迎角非线性控制.采用时标分离原理将控制系统分为内外两个回路,分别设计动态逆控制器作为基本控制器,用于角速率和角度的跟踪控制.设计$L_1$自适应控制器作为扩展控制器,用于抵消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分别在标称和加入参数摄动的情况下进行仿真验证与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抵消系统中的不确定性,提高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类乘波体飞行器气动加热的T程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车竞  唐硕  何开锋 《弹道学报》2006,18(4):93-96
针对类乘波体总体优化设计的需要,采用参考温度法和经验公式,计算了类乘波体飞行器在助推段和巡航段的气动加热.利用气动加热、蒙皮表面热辐射以及蒙皮内部热传导建立了热流量方程,求出了机身驻点和机翼前缘在助推段的温度-时间历程,以及巡航段内机身机翼迎风面中心线上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助推段驻点温度上升很快,在巡航一段时间后温度逐渐达到平衡;沿机身方向边界发生转捩,转捩区内温度增加,高马赫数可推迟转捩点,大攻角则提前转捩点.该方法可应用于高超声速类乘波体飞行器的概念研究和多目标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伸缩舵面机动弹头气动布局设计的新理念,避免了普通全动舵面布局方案中舵轴设计面临的严峻热环境和力环境等问题.初步研究了采用这类设计理念的多种机动弹头布局的气动特性,分析了伸缩舵面机动弹头布局的稳定和操纵特性,对采用这种理念设计得到的一种机动弹头布局的机动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新的机动弹头有较强的机动性,可通过机动飞行增大突破敌方导弹防御体系的概率,并能明显增加射程.  相似文献   
6.
应用分叉理论研究了某姿控导弹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全局稳定性,给出了导弹动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导弹开环和闭环纵向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沿某典型弹道对该导弹的全局非线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给出了导弹能够稳定飞行的指令范围和平衡点及其稳定性随姿控指令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导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是令人满意的,但在低空姿态角对舵偏角过于敏感,可能导致飞行中出现小幅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升力体航天器再入大气层的弹道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过载约束条件下再入弹道的优化设计思路,给出了最优弹道随高度变化的绕速度轴滚转角大小的计算方法.算例表明,从过载变化规律、高度变化规律及再入飞行总时间方面看,该文提出的弹道优化设计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线性L1自适应动态逆的飞行器姿态角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钊对常规动态逆控制器不能有效抵消系统中的不确定性这一缺点,提出了一种非线性L_1自适应动态逆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克服常规动态逆的不足,在保证系统鲁棒性的前提下,提升飞行器姿态角控制效果.首先,采用时标分离原理,将姿态角控制系统分为内外两个回路:外回路采用常规动态逆控制器,用于姿态角的跟踪控制;内回路采用非线性L_1自适应控制器,用于角速率的控制.其中,L_1自适应控制器由静态反馈控制器和自适应控制器组成:静态反馈控制器通过状态反馈实现,用于保证内回路的稳定和具有期望的闭环特性;自适应控制器由状态观测器、自适应律和控制律组成,用于抵消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其次,对所提控制方法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法能够保证内回路的稳定和外回路的误差有界.最后,在综合考虑多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将本文提出的非线性L_1自适应动态逆控制方法用于某无人飞行器姿态角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陈海  何开锋  钱炜祺  郑凤麒 《控制与决策》2019,34(10):2256-2262
针对传统特征结构配置方法鲁棒性不强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L_{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