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数理化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XRD技术测试了镀锌钝化膜结合界面的残余应力,同时通过电解抛光法检测了其厚度方向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残余应力对镀锌钝化膜结合强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镀锌钝化膜的残余应力均表现为压应力,并随着基体表面残余应力的增大而减小;钝化膜在2—10μm厚度方向的残应力为-274.5—-428.3MPa,其应力为梯度分布;镀锌钝化膜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与其残余应力成反比,减小薄膜残余应力,有利于提高镀锌钝化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关键词: X射线衍射法(XRD) 镀锌钝化膜 结合强度 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2.
张永康  孔德军  冯爱新  鲁金忠  葛涛 《物理学报》2006,55(11):6008-6012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测试了涂层及其基体材料的应力及其变化规律,建立了一种涂层结合界面应力检测系统,进行界面结合状态的检测研究.利用涂层从基体脱粘前后的界面应力变化量,结合涂层材料的物性参数和涂层-基体系统温度场参数,用涂层残余应力衍射峰来表征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创立一种研究检测涂层结合强度理论的实验新方法,适用于各种热障涂层的界面结合强度测量. 关键词: X射线衍射法(XRD) 界面结合强度 涂层 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激光划痕测试法和弯曲应力理论,建立了涂层结合界面应力的理论模型,推导出结合界面剪应力、正应力和剥离应力分布公式,分析了结合界面应力产生的机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界面正应力主要集中在界面中心区域内,而在界面边缘附近,正应力迅速下降,在界面边缘处其值降为0;剪应力和剥离应力主要集中在界面边缘区域内,在远离界面边缘区域,剪应力和剥离应力则迅速下降;涂层中正应力和涂层厚度、基体厚度以及杨氏模量无关,界面间剪应力以及剥离应力随涂层厚度增加而增加,并且由涂层与基体厚度以及杨氏模量所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4.
针对激光冲击强化铝合金焊缝过程中存在多场耦合导致残余应力变化幅度大、实时表征难的问题,采用ABAQUS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激光冲击强化7075-T6铝合金板材焊接件的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焊缝在激光冲击强化前后的残余应力场分布,重点分析了激光冲击强化对焊缝的横、纵向残余应力场的影响规律,并对焊缝的激光冲击强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焊缝表面为残余拉应力场并且分布不均,激光冲击强化使得焊缝的拉应力状态转变为高幅压应力状态;优化激光冲击强化工艺参数(如激光能量、激光光斑尺寸、搭接率),可以明显改善焊缝区域和热影响区的残余应力分布;当激光光斑搭接率为50%至70%时,残余应力分布趋于均匀,可以有效消除"残余应力洞"现象。  相似文献   
5.
We address the effects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residual stresses and fatigue properties of LY2 Al alloy by laser shock processing (LSP). Results show that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es are generated near the surface of samples due to LSP. The maximum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at the surface by two LSP impacts on one side is higher than that by one LSP impact. The maximum value of tensile residual stress is found at the mid-plane of samples subjected to two-sided LSP. Compared with fatigue lives of samples treated by single-sided LSP, lives of those treated by two-sided LSP are lower. However, these are higher than untreated ones.  相似文献   
6.
利用激光划痕测试法和弯曲应力理论,建立了涂层结合界面应力的理论模型,推导出结合界面剪应力、正应力和剥离应力分布公式,分析了结合界面应力产生的机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界面正应力主要集中在界面中心区域内,而在界面边缘附近,正应力迅速下降,在界面边缘处其值降为0;剪应力和剥离应力主要集中在界面边缘区域内,在远离界面边缘区域,剪应力和剥离应力则迅速下降;涂层中正应力和涂层厚度、基体厚度以及杨氏模量无关,界面间剪应力以及剥离应力随涂层厚度增加而增加,并且由涂层与基体厚度以及杨氏模量所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