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数理化   2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发现从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分离出的变藻蓝蛋白三聚体(αβ)_3在解聚为单体(αβ)时,伴随着明显的光谱学特性的变化。我们利用稳态和皮秒(10~(12)S)瞬态光谱学的方法研究了导致变藻蓝蛋白单体(αβ)和三聚体(αβ)_3光谱学差别的发色团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了变藻蓝蛋白中发色团的吸收和发射跃迁偶极矩之间的夹角。尝试性地建立了用以解释变藻蓝蛋白内发色团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激子相互作用和弱偶极相互作用的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有机化合物质谱的定量解释提出了一些新的假定,以及相应断裂机理和谱线峰高方程,采用了改进的HMO和图论方法计算了分子离子和其各种碎片的π电子能量以及分子离子中各原子核间的超离位度。定量解释了苯甲醛、3-苯丙烯-[2]-醛、5-苯戊二烯-[2,4]-醛、7-苯庚三烯-[2,4,6]-醛、11-苯十一碳五烯-[2,4,6,8,10]-醛等五个芳香共轭烯醛化合物的质谱,理论计算的峰高值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各谱线峰高方程的相关系数都在0.96以上,为今后质谱学的定量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C-藻蓝蛋白的电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安东  朱晋昌 《发光学报》1996,17(2):183-186
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s)是藻类光合作用过程中最重要的拍光色素之一,它具有吸收太阳光能并将其高效地(几乎100%)转移到光合反应中心的功能[1].它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主要归因于与脱辅基蛋白共价相连的线性四吡咯发色团[2].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晶体结构数据为依据,计算了C-藻蓝蛋白的三聚体和六聚体(天然聚集态)内进行的能量传递过程,结果表明:在荧光发射前,激发能可以在一些途径上重复传递多次,聚集态越高,重复传递次数越少;三聚体中一个单体上的m色团与相邻单体上的f色团有最近的距离和适宜的取向,因而在这样两个色团之间的传递具有最短的时间常数(<1ps),它们构成快速传递对。三聚体内有三个这样的快速传递对,它们主要通过单体内的m(?)f和单体间的f(?)f通道联系,s色团主要与同一单体内的f色团联系;六聚体中,连接两个三聚体的主要通道有两类:即m(?)m通道和s(?)s通道,而f色团上的激发能主要通过同一快速传递对中的m色团传递到另一个三聚体上。这样的六聚体结构具有较高的能量传递效率,成为一种最优结构。  相似文献   
5.
具有不同聚集态的藻胆蛋白有着不同的摩尔消光系数。这些聚集态决定了引起各藻胆蛋白之间光谱特性差别的藻蓝胆素发色团的构象。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聚态的C-藻蓝蛋白和变藻蓝蛋白中,由蛋白质——发色团之间相互作用调制的发色团的构象,对太阳能的吸收和激发能转移到光合反应中心的过程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条斑紫菜R-PE(藻红蛋白)及其α-β-γ亚基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计算机解叠,研究了R-PE内发色团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并对R-PE及亚基内的各发色团进行了“s”和“f”型的指认。发现在亚基中为“f”型的发色团在R-pE(αβ)6γ中起着“s”型发色团的作用,且将能量传递给最后的“f”型发色团。荧光激发偏振光谱进一步证明了R-PE内的能量转移过程与计算机解叠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CNDO/Ⅱ方法UI对四甲基乙烯,偏甲基乙氧基乙烯,三甲基乙烯和丙烯睛等四个烯烃分子作了量子化学计算,它们的几何参数均采用pople标准数据。  相似文献   
8.
葡萄糖在碱性溶液中存在异构化、解离和溶剂化三种作用,但葡萄糖的中性、碱性溶液~(13)CNMR图谱几乎没有变化。我们测定了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在不同pH的~(13)CNMR;也测定了葡萄糖的中性、碱性水溶液的~1HNMR,用INDOR法确定其H_((1)),H_((2))峰,并和葡萄糖分子、离子和水合离子的EHMO计算结果对照分析,说明了葡萄糖图谱不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一个具体的C-藻蓝蛋白杆和一个抽象的变藻蓝蛋白核组成蓝藻藻胆体模型,并用概率模拟法对这个模型中能量传递的历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激发能沿杆的传递是以部分可逆的方式进行的,激发能由杆传递进核的速率小于盘间正向传递速率,杆中同一个六聚体盘内两个三聚体之间的能量传递主要通过m色团进行,其次是s色团,而f色团主要起把能量提供给m色团的“能量库”的作用;不同盘间激发能的传递主要靠f色团完成,这时m色团主要作为提供能量的“能量库”,激发能直接通过m色团从一个盘传递到另一个盘的份数约为f色团传递份数的1/10。激发能也主要通过f色团传递进核,模拟得到的激发能传递进核的效率约为90%。  相似文献   
10.
In this paper some new hypotheses corresponding to cleft mechanisms and peak-heightcquation of mass spectra for conjugated organic compounds ar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previous work. The energies of the π-electrons of the molecular ions and various fragments, andthe super-delocalizability among the nuclei of the molecular ion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usingmodified HMO method and group theory. The mass spectra of five aromatic conjugated poly-enic aldehydes, benzaldehyde, cinnamaldehyde, 5-phenyl-2 : 4 :-pen-tadienal, 7-phenyl-2:4:6-heptatrienal and 11-phenyl-2:4:6:8:10-undeca pentaenal are quantitatively explained. Thevalues of theoretically calculated peak-height are better conform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and the correlative coefficients in the main peak-height equation cleft are all above 0.96.This fact reveals that a new way for the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n mass spectroscopy is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