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16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我国行政化司法行为模式的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竹胜 《行政与法》2003,2(5):24-25
~~简论我国行政化司法行为模式的特征与成因@黄竹胜$苏州大学法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相似文献   
2.
法律方法与法学的实践回应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竹胜 《法学论坛》2003,18(1):104-105
在我国 ,法律方法论一直是一门处于边缘位置、发展迟缓落后的学科 ,主要原因在于 ,人们始终把法律方法论作狭义的理解 ,对其角色的工具性、实用性定位 ,在观念上的单一陈旧 ,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对法律方法论理论体系的建构。法律方法论要从困境中走出来 ,必须进行检讨与重构。  相似文献   
3.
黄竹胜  练琪 《法制与经济》2010,(10):124-125
本文通过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与措施,其中主要从政府合作的角度出发,从改革政府职能、政绩考核、政府合作机制和注重区域利益方面讨论,为广西地方政府提供对策建议,以实现北部湾经济区更好、更快、更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竹胜 《法学论坛》2005,20(2):54-58
行政法的适用解释存在着行政机关的解释和司法机关的解释两种形态 ,但是由于行政官与法官在法律思维上所存在的差异和工作环境的差别 ,使他们对法律的解释会形成不同的特点 ,而这些特点也同时决定了两种解释形态的不同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5.
法律评价活动作为社会主体把握法律的意义和规律的认识活动,其在实践中的展开也即是法律评价的实践形态,因社会主体评价目的的差异和所选择的评价标准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根据评价主体的特点及其评价活动的实践式样的差异,可以把法律评价的实践形态区分为社会个体的法律议论与法律态度、社会群体的法律舆论、理性化的法学思潮或法律理论以及权威机构  相似文献   
6.
7.
法律舆论作为社会舆论的一种,有其自身的客现规律与功能。法律舆论导向对于法的创制、适用及其监督起着巨大的作用。从法律舆论的概念、结构、形成的社会机制及功能四个方面的分析,有助于在理论上、实践上正确认识法律舆论,借助其力量促进我国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族地区法学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后劲不足与外部因素制约的双重困扰。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立足民族地区,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法学教育,构建有民族特色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是民族地区法学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解释发生的条件是指行政法解释活动所存在的场合和范围,也即在那些领域存在着解释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由于行政法适用过程的二元结构,对行政法的解释发生的场合也相应地出现行政机关的解释与司法机关的解释两种形态。但是两者的法律效力却是不同的,行政机关的解释只具有先定力和相对效力,而司法机关的解释则具有最终的效力。  相似文献   
10.
论司法行为理性化及其制度性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化的司法活动是由社会成员的诉讼行为与法官的司法行为合理整合构造而成的,而法官的司法行为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其理性化程度如何,直接制约着司法的理性化程度。因此,谋求司法的整体性合理性化,关键在于法官行为的理性化。 一、司法行为理性化的内涵 法学家已经指出: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理性增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合理性化的过程”。①司法理性化毫无疑问是法制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应有内涵,甚至是关键性的环节。一个迈向法治的国度,如果不从司法着手提高其法制的理性化程度,那终将以美好的希望开始,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