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物权法旨在明确物的归属,在流转中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国家基本经济制度.那么物权立法必当审慎为之,尊重和适应现代物权制度发展的需求,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寻求各种法律途径,形成以物权为核心、稳固物权、维护物权的理想的维权屏障.笔者以为,适应现代物权制度需要的理想的、良性的法律保障和服务机制至少应满足以下条件:  相似文献   
2.
继承公证实务中,放弃继承权的问题可谓司空见惯.然而,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由于不同的公证员对该问题的认识不同,导致各自的实务操作并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对放弃继承权及相关的公证实务问题进行梳理和阐释,以消除歧见,统一认知.  相似文献   
3.
1979年10月,我参加了本地首次招干考试,并顺利过关。第二年一月通知我前往中级人民法院报到。报到后,我被分配到了刑事审判庭当书记员,那年我刚满22岁。刑庭工作的艰苦繁杂和辛苦劳累让我无法适应.“娇生惯养”的我常常生病,院长无奈地决定:“让她到公证处去吧,那里相对轻松些,再说,她形象比较好,接待华侨、港澳同胞可能更合适。”就这样,在二楼刑庭呆了一年后,我调到了一楼公证处,从此开始了我的公证事业。  相似文献   
4.
公证,从字面上来理解,即是与私证相对应的"公"性质的司法证明活动.一般解释为,由特定国家机关或组织对有关法律行为、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的活动.现代公证之"公"字,所涵盖的内容是丰富的.它不仅指主体的公职性和公共权威性;而且指程序的公开性和公知性;内容的公正性和公允性;效力的公示性和公信性;以及性质的公益性和结果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麻荣鸿 《中国公证》2012,(10):64-64
再过几个月.我将离开我为之奋斗了33年的工作岗位,退休回家。真是“你如花美眷,敌不过那似水流年”。  相似文献   
6.
一、公证的纠纷预防功能 (一)公证预防纠纷的基本原理 朱苏力教授认为,法律的主要功能也许并不在于变革,而在于建立和保持一种可以大致确定的预期,以便利人们的相互交往和行为.①人们要求对未来合理预期,对生活稳定的追求,决定了法律的确定性的这一特征.因此,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法律制度框架内,每一个理性的人都能够依据法律的运作准确或者大致准确地预测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社会其他人对自己的行为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公证错证纠纷已不鲜见,但因现行法律规范对此尚无明确规定,尤使此类纠纷在司法实践中复杂化。本文从公证错证赔偿责任入手,分析指出公证错证赔偿应为民事赔偿;进而以公证法律关系为民事法律关系,依传统现代民事责任理论,对其过错责任作了学理分析,并结合域外各国的立法实战,提出了我国未来公证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模式选择,责任人界定及错证责任的负担标准等,以期对公证立法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15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为各种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规定。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诚实信用原则在整个总则部分的贯穿作用.伦理因素在法律中得到强调。体现了合同法的伦理化趋势。江山在《广义综合契约论》一文中指出“我们现在有双重任务:制定合同法:使合同法伦理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