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围绕着国有企业展开,然而,被政府关注最强烈、立法最频繁、倾斜最严重的国有企业却"有心栽花花不发",而体制外的非公有制企业却"无心插柳柳成荫"。问题的结症何在?这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研究国有企业的立法思路,对决定国有企业的出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信用机制是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运行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司立法规定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但目前还没有具体落实的保障措施。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意义深远,但更需要付诸实施。在目前的情况下,信用机制的运行可以有效保障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并且能够积极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由此,亟需加速我国信用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应当以扩大民间调解的受案范围,加强司法对仲裁的支持,继续强调调解制度,给予行政机关合法的处罚职权,以协助司法方式共同解决社会纠纷为重心。这一机制不仅可以为人民法院分流案件,更是能够减少和化解社会纠纷、降低社会成本、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4.
应在市场规制中加强市场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雨本 《法学杂志》2002,23(4):21-22
我国转型时期的政府规制 ,既是对以前严格管制的放松过程 ,又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规制政策的制定和运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不可避免地会对市场规制的力度、范围和手段进行决策。为保证市场经济发展 ,必须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这种定位 ,应是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法院对仲裁的监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颁布以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仲裁法》为核心的仲裁法律制度,确立了仲裁监督体系。在这个监督体系中,包含了三种监督形式:内部监督、行业监督和司法监督。内部监督是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员和仲裁程序的监督。行业监督是由作为行业自律性组织的中国仲裁协会进行的监督。司法监督是由人民法院对仲裁的监督。纵观国外仲裁制度的发展历程,在仲裁与司法关系上,大体经历了司法不干预仲裁、司法对仲裁过度干预与管制、司法以支持为主导地干预仲裁三个阶段,中国的情况与此大同小异。文革前,在严格的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自产生以来,就肩负着坚持社会责任本位,追求社会公共利益的重任,其本质是强调国家从社会整体、长远利益出发,通过经济法律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促进市场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我国目前社会管理的目标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直接目标是社会稳定,且稳定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由此可见,经济法社会责任本位理论与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之间存在契合之处。以社会责任本位的理念指导和主导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行社会管理制度创新,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强势政府是指具有强大行政权力和社会资源,能够高效运转并可以被有效制约的政府。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角度看,强势政府在非常时期的作用都尤为明显,能够在突发事件或社会危机面前力挽狂澜,从容应对,让社会机器得以正常运转。诚然,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人类尚未认识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工作在中国历经十几年的发展 ,虽获一定成效 ,但至今并未取得根本性突破。究其原因 ,主要是中国目前尚不完全具备股份制成长及远行所必需的宏观制度环境。中国政府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量 ,有必要正确定位其职能 ,为股份制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9.
王雨本 《法学杂志》2006,27(1):59-62
近年来外资来华投资方式逐渐从“绿地投资”转为并购国企,由此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重要影响。并购国企有利有弊,需要权衡。从经济法角度研究外资并购国企,是政府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干预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