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政治法律   2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曾代伟 《现代法学》2003,25(5):170-176
本文试以12-13世纪中国北方游牧文明对中原农耕文明的又一波撞击中,女真习惯法文化与中原儒家法文化双向流动、融汇而成的多元一体的金法文化为例,说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荟萃各民族法律文化之精华,兼收并蓄,广采博取,取精用宏,才铸就了自身独特的法律品格;而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华法系的形成也经历了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历史过程;中华法系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法律意识、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长期交流、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张伟  曾代伟 《求索》2013,(9):74-77
为适应抗战的形势,有效打击犯罪,国民政府一度将贪污、烟毒、盗匪、汉奸、粮政等案件作为特种刑事案件,由军法机关审理。到了抗战后期,迫于政治需要,国民政府将特种刑事案件改由普通法院审理。在此背景下,国民政府颁行了《特种刑事案件诉讼条例》,除军人为被告外的特种刑事案件均按此条例的规定审理。该条例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惩治犯罪的诉讼效率。客观上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其进步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从欧陆法系引入的自由心证原则,在民国时期刑事审判中已为法官所普遍运用。1949年以后的主流论著对此基本上持批判态度。通过民国时期具体诉讼案件的实证分析,考察自由心证在当时司法审判中的运用及其意义,对于探索我国传统司法中的理性与经验,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曾代伟 《法学家》2004,(5):60-69
在中国古代刑法史上,蒙元法定死刑有着许多独特之处,而传世典籍的记载颇多歧异.元初沿用金代死刑之制,有斩有绞;至元八年禁行金律后,法定死刑存陵迟、斩而废绞,其初衷是将斩减一等的生命刑,用杖一百七流远代之.在蒙元时期司法实践中,陵迟和斩刑并不多见,类似前世之杖杀的"敲",是元代的一种适用较普遍的死刑执行方法.此乃蒙元统治者用轻典、行仁政使然.  相似文献   
5.
从法律文化的视角,构建“巴楚民族文化圈”,将其作为中国区域文化的一个独特类型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是扩展中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研究领域的一种尝试。本文拟通过巴楚民族文化圈的演变、特点、民族法文化转型与现代化诸问题的初步构想,阐明此课题研究的主旨和目标,及其现实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曾代伟 《法学研究》1987,(6):77-81,76
《暂行新刑律》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通行的第一部刑法典。它从1912年4月颁行到1928年3月南京国民党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刑法》(同年9月1日施行)时废止,历时十六年,是我国近代法制史上施行时间较久的一部刑法。  相似文献   
7.
唐高祖李渊即位伊始,为稳定统治秩序,笼络人心,宣布废除了隋炀帝施行的隋季苛法。同时,命纳言刘文静等人在损益隋开皇律令的基础上,着手修订新律。  相似文献   
8.
1939—1940年江西战区巡回审判经费由江西省政府与江西高等法院共同筹措,经费主要由巡回审判员役薪饷和办公费构成。战时紧缩政策下,无法收收入的巡回审判员役薪俸的优厚,体现了国民政府对巡回审判推事的优待与其独立审判的肯定。办公经费足额发放与充足有余,以及旅费的一枝独秀,表明战区司法经费管理与使用成效显著,这些都给予现代司法经费的筹措与管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曾代伟 《现代法学》2004,26(6):9-15
五代十国时期树立的溪州铜柱,是华夏政权妥善处理民族纷争的历史见证,是渝湘鄂黔毗邻地区少数民族土司制度逐步形成的里程碑。本文在梳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着重解读溪州铜柱铭文所传达的民族法文化信息。作为确定独立国家政权与其附属少数民族羁縻政权关系的基本法律,铜柱铭文具有誓约的特质,并以其无可置疑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为缔约双方所谨守奉行;在巴楚民族文化圈,乃至中华大地具有较大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0.
曾代伟 《法治研究》2013,(12):124-131
抗战时期大后方司法改革是国家战时司法改革的重要方面。国家为适应抗战建国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司法改革措施,主要有司法经费统一改由国库负担,增设法院、完善战时司法组织体系,简化诉讼程序并设立实验地方法院进行实践,改进战时检察制度等。战时司法改革的面向是全国性的。但除少数法令法规专门针对战区外,大多数均在大后方先试先行,并得到较好的实施且取得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