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合同法》公布实施,结束了中国合同法三分天下的局面。然而对合同法的违约责任制度的研究则刚刚开始。全面研究我国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承担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陪审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与审判案件的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被人们视为宪政民主的象征,是确保司法公正、保障公民诉讼权利的一项重要制度。然而,我国陪审制度屡经起落,尚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制度体系。本文在分析现行我国人民陪审制度不足的基础上,从完备人民陪审制度的法律定位体系、明确陪审员的权利义务、完备人民陪审制度的具体操作等方面对健全我国陪审制度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3.
法律空白的产生是法律致命性缺陷法的滞后性的必然体现,虽说法律空白产生有一定的历史、政治、经济及其本身的因素有关,但其存在是任何时代、任何民主法治现代化文明程度再高的国家不可否定之事实.学界对于法律空白的研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在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其国内国际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对法律空白弥补的方法进行了详尽阐述,尤其是本文独创的“补丁法”,应继续深入研究,发展完善下去.  相似文献   
4.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一种不以对行政相对人产生法律效力为目的的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是否应该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虽然有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并且也提出了许多完善建议,但目前的研究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从主观公权利的救济角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因此,有必要从客观法维护模式下论证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正当性。在客观法秩序维护模式下行政事实行为应当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5.
6.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一种不以对行政相对人产生法律效力为目的的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是否应该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虽然有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并且也提出了许多完善建议,但目前的研究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从主观公权利的救济角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因此,有必要从客观法维护模式下论证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正当性。在客观法秩序维护模式下行政事实行为应当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7.
合理地界定行政诉讼范围对于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价值。虽然有许多学者对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存在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的研究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往往是从主观公权利的救济角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因此,有必要从客观法维护模式下论证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正当性。在客观法秩序维护模式下内部行政行为、行政终局裁决行为、抽象行政行为都应当有条件地逐步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8.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行政最根本的其实是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行政权力的行使,基本要求就是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一定要按照法律法规来办事。目前我国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较多。笔者认为可以从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加强行政执法审查和行政复议工作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相似文献   
9.
侯继虎 《世纪桥》2011,(21):63-64
安提戈涅为了表达对兄弟的爱,不顾后果违反了国王的命令,在追求正义的同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爱与正义背后真正的实质是:法与自然的对立。通过对中国法传统的思考,比较了中西方法律传统的不同,正是存在着如此的不同,才造就了东西方法律的不同道路。  相似文献   
10.
侯继虎 《学理论》2011,(33):75-76
量刑情节的适用是量刑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内容之一。正确适用量刑情节是确保量刑公正的前提和重要方面。就单个量刑情节的适用,以及多个量刑情节并存的适用,谈一些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以期对理论与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