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1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于锐 《学理论》2013,(22):125-126
罗马法中,和解是一种常见的无名契约,在某些情况下也构成"不索债之简约",和解协议因订立方式是否为口约而产生不同层次的效力。罗马法对和解的保护以契约为基点,和解虽与诉讼泾渭分明,但其效力呈现出多层次、与判决效力趋同的特征。罗马法中和解适用范围与保护手段的拓展与契约精神的发展相契合,并引领了后世和解契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于锐 《警察技术》2001,(2):23-24
人像是证件个人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 ,它最直观、最真实地反映持证人的面貌形象 ,是证件视读检查的主要对象。它不但直接影响证件质量、合法持证人对其认同及接受度 ,也是证件使用中辨认持证人是否是合法使用人的重要依据。早期的证件人像信息采用照片塑封或卡芯像纸曝光的方法记录 ,这些方法存在揭换照片及图像质量较差的问题。随着计算机及数字化制证技术的发展 ,不论是直接在证件上打印、印刷、激光刻蚀 ,还是在网上传输及数据库中的压缩存储 ,人像照片数字化记录已成趋势 ,并广为应用。证件中人像信息要求 :轮廓清晰、层次丰富、细部损失…  相似文献   
4.
关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问题上 ,许多学者主张采纳“优势证据”或“高度的盖然性”的证明标准。这就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民事诉讼中我们是否还适用传统的“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 ;结合民事诉讼的实际情况 ,我们应该构筑什么样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图像信号二值化是模拟图像信号的一种量化方法,它将一帧或一线灰度连续变化的图像信号转换成非白即黑的二值数据,在自动控制技术,图像分析及模式识别理论中获得广泛应用;这种方法是抽取图像中有用信号的基本轮廓、形态及特征的最简易方法,尤其对字符性信号更显重要。相对多灰度法而言,二值化具有数据量最低的特点,有利于简化后续处理算法及硬件实现的复杂度,因此成为信号处理工作中一个令人关注的焦点。图像信号二值化从实现上来讲可分为硬件方法和软件方法两类,具体的方法选取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处理器资源是否许可。包…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警用装备管理的现状和国际、国内形势对现代警务中警用装备管理业务的新需求,描述了警用装备智能管理物联网的构成、特点和技术创新点,并简要介绍了警用装备智能管理物联网中主要产品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诉权行使的副产品为诉权之滥用。因此,为了有效防止诉讼、仲裁等纠纷解决方式被滥用,对恶意诉讼侵权责任的主体应持广义论。本文认为,除当事人外,诉讼代理人、鉴定人、证人乃至裁判者如果与当事人存在合谋或者独立实施了严重的程序滥用行为,应被追究侵权责任。作为法定之债,恶意诉讼的侵权责任应当通过审判程序来追究和实现。提起恶意诉讼侵权之诉是主要途径,具有普适性,而在本诉中提起反诉,或在原仲裁程序进行当中提出反请求,则具有合并审理的效率优势。  相似文献   
8.
于锐  王洋 《行政与法》2013,(12):114-117
本文认为,和解协议的民法坐标是和解合同,种类繁多的和解协议能否纳入和解合同范畴进行调整,可以通过三个要素进行识别.“和解权”是控制和解适用对象的实质性要素.公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被害人之间达成的刑事和解协议实质上为刑事当事人之间达成的民事和解协议,可归于和解合同范畴.公序良俗原则从另一侧面对和解合同的适用范围作出了限制.  相似文献   
9.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机读护照阅读系统”试验汇报会在津召开于锐“机读护照阅读系统”是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在数十年开发光、机、电一体设备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相关国际标准研制出的新系统。它用于边防口岸对旅客的机读护照进行识读,查验及信息录入。使用机读系统能提高边防...  相似文献   
10.
OCR在证件技术上的应用于锐,蒋才平一、引言OCR(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出现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70年代后期,由于LSI及CCD器件的出现,使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实用阶段,在计算机自动录入、票据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