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Tile B和Tilec型)的治疗和疗效。方法 比较78例骨盆骨折患者使用和非使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手术疗效。结果 在38例骨盆骨折患者未使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中,失血性休克的纠正率为76%,死亡率10.6%,平均ISS评分11.6。而在使用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的40例患者中,失血性休克的纠正率为90%,死亡率为2.5%,平均ISS评分9.87结论 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手术简单,疗效可靠,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AO肩锁钢板钩治疗重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年来27例手术病人的手术治疗和疗效.结果手术方法符合生理结构,手术时间平均30分钟,内固定牢靠.根据Murley和Constant[1]评分,优良率94%.结论 AO肩锁钢板钩治疗重型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允许病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结果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65~95分(平均85分),其中优8例,良16例,可5例,差1例。结论采用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前路减压内固定术与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方法胸腰椎骨折病例47例,采用前路减压22例,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25例。统计前后路手术组手术时间及手术中出血。用Frankel分级法评价病人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测定上下终板成角。结果前路平均手术时间为299·5min,平均出血2027·3mL。后路平均手术时间为236·0min,平均出血为977·6mL。后路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组比前路减压组手术用时短,出血少(P<0·05)。前路组术后Frankel分级法评分平均增加2·14分。后路组术后Frankel分级法评分平均增加1·92分。各组术前术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各组通过手术复位,上下终板成角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都无严重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术和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都是在胸腰段疾病治疗上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而经椎弓根脊髓全周减压术在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可以获得同样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对伴有后柱结构损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8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对18例(22髋)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了2~9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eleandCharnley分区法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分析。结果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35.6。提高到术后的平均185。。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2分提高到术后的83分,手术优良率为81.8%,其中优11髋,良7髋,中4髋。X线未见假体松动、脱位。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3.6%(3/22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AO微型纯钛板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O微型纯钛板钉内固定治疗12例15处掌、指骨骨折。其中掌骨骨折8例10处,指骨骨折3例,掌指骨同时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9例。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骨折愈合率达100%。结论应用AO微型纯钛板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辅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是手部骨折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术前重建枢椎椎弓根内固定钉道轨迹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GELightSpeed 16 Pro螺旋CT扫描完整成人枢椎干燥骨标本15具,在ADW4.2软件上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ting,MPR)技术重建和分析图像.在图像工作站中模拟3 mm直径螺钉的经枢椎椎弓根不同方法内固定,观察虚拟螺钉在骨性通道中通行的情况.方法A:进钉点为下关节突根部的中垂线,出至上关节突与齿突交界处.方法B:进钉点为下关节突背侧的头内1/4处,约平行于狭部轴线至上关节突下缘.结果螺钉的轨迹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以及任意3个轴面上得到动态观察.方法A与B两者的钉道长度相近(P>0.05);方法A的上倾角度和内倾角度大于方法B(P值分别为0.0381和0.0001),并有3枚虚拟螺钉穿透横突孔内侧壁,方法B中螺钉均完全在骨性通道中走行,但两者横突孔内侧壁破坏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75).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术前重建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可以动态观察螺钉的轨迹是否完全在骨性结构内通行,可以模拟不同进钉点、不同直径的螺钉以及不同角度,在临床治疗和科研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儿童三角肌挛缩症(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三角肌挛缩症较少见,国内文献报告18例,我科1992年1月~1997年12月就收治15例,现就此病的临床表现、X线特点、治疗方法、手术所见作一介绍,并对病因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5~14岁,平均10岁,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验室中简单实用,准确有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为其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创造最佳选择。方法:选用1月龄新西兰兔,自胫骨上端抽取骨髓血,分别用Percoll分离液;全血细胞培养法;淋巴细胞分离液以及0.17mol/L氯化铵溶液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分离细胞的含量以及生物活性。结果:2周后Percoll分离液法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全血细胞培养法,淋巴细胞分离液未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17mol/L氯化铵溶液12次实验中仅有1次分离出少量细胞。结论:Percoll分离液和全血细胞培养法为有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CT三维重建经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钉道轨迹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GE LightSpeed 16 Pro螺旋CT对15具枢椎完整成人干燥标本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内插重建为层厚0.6mm、层距0.3mm,在ADW4.2软件上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ting,MPR)技术重建和分析图像。在图像工作站中模拟不同方法(方法A:进钉点为下关节突根部的中垂线,出至上关节突与齿突交界处;方法B:进钉点为下关节突背侧的头内1/4处,平行于狭部轴线至上关节突下缘)和不同直径的经枢椎椎弓根钉固定,观察虚拟螺钉在骨性通道中的通行情况,并将钉道参数结果应用于干燥枢椎标本的实际椎弓根内固定。结果 螺钉的轨迹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以及任意轴面上得到动态观察,2具3侧标本的横突孔内侧壁和上关节突下方骨壁菲薄,明显不适于行椎弓根内固定。方法A与B两种钉道轨迹参数比较,二者的钉道长度相近(P〉0.05),方法A的上倾角度和内倾角度大于方法B(P〈0.05,0.01),方法A的骨性通道中可容纳虚拟螺钉的直径明显小于方法B(P〈0.05)。结论 本研究可以模拟经枢椎椎弓根钉固定的不同进钉点、螺钉的不同直径和不同安全角度,并动态观察螺钉的轨迹是否完全在骨性结构内通行,在临床治疗和科研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