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57例患者。本组所有病例在C臂X线机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本组病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疼痛评分,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①每个椎体平均注射骨水泥4~8mL,平均5.5mL,手术平均时间为54min,术后住院平均8.5d。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访6~30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状况,疼痛症状无复发,术后CT检查1例少许骨水泥渗漏,但未引起临床症状,无严重并发症。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之比为54%,术后复查X线,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之比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能够很快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结合下肢气囊压力泵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方法 对92例接受THA患者,术前7 d连续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1 mg/d),应用前及手术前分别检测凝血指标,术后根据检测凝血酶时间及时调整低分子肝素剂量.此后按1 mg/d继续应用低分子肝素至术后4~6周.术后即应用下肢充气压力泵和弹力袜.结果 84例获得随访,2例出现DVT,无一例发生PE.2例术后发生伤口血肿,经治疗后血肿消退.结论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1 mg/d)结合下肢气囊压力泵等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THA后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21例,分析其骨折分类和合并伤情况。在本组病例中,根据患者伤情,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再处理骨折。对于股骨干骨折的治疗采用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于股骨颈骨折的处理均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术,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在术后7个月内均获得愈合,其余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术后8个月获得愈合;2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均获得愈合。结论对于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来说,稳定的股骨颈骨折容易在诊治中漏诊或者延诊,故股骨干骨折时要考虑股骨颈是否骨折;在治疗时,股骨干骨折可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股骨颈骨折可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小关节损伤是骨科比较常见的一种腰部疾病和多发病。我们自 1987年以来共收治腰椎小关节损伤患者 3 2例 ,采取诊断分型和综合治疗的方法 ,取得较好疗效。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 3 2例中 ,男 17例 ,女 15例 ;年龄 2 4~ 63岁 ,平均 42岁 ;病程 1d~ 2 1年 ;跌打摔伤 9例 ,急性腰部扭伤 16例 ,交通事故 4例 ,慢性劳损 3例。1 症状与体征 :腰痛反复发作 2 2例 ;腰部活动受限 19例 ;一侧腰痛 18例 ,其中疼痛反射至臀部与下肢 2例 ,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 ;双下肢酸、麻、无力 3例 ,类似腰椎管狭窄症 ;局部肿胀、压痛 2 2例 ;脊柱侧弯 16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来抑制核心结合因子(core binding factor α 1,Cbfa1)表达,从而阻断软骨细胞肥大分化目的.方法:构建沉默SD大鼠核心结合因子基因的腺病毒(Ad-Cbfa1-siRNA).利用维甲酸及IL-1α促进软骨细胞肥大分化,研究Ad-Cbfa1-siRNA对Cbfa1表达的抑制作用.利用Ⅱ型胶原、Ⅹ型胶原免疫组化的方法以及RT-PCR比较各组之间Cbfa1的表达情况来分析软骨细胞的肥大分化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软骨细胞经维甲酸和IL-1 α 诱导后,Cbfa1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阴性对照病毒组Cbfa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Ad-Cbfa1-siRNA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RNAi技术能够明显的抑制Cbfa1的表达,从而阻断软骨细胞的肥大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一种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颈部疾患新的理想方法.方法: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加植骨术.自1991年6月~2002年12月治疗颈部疾患32例。结果:32例均得到随访,平均改善率87.5%,无手术并发症及脊髓损伤症状加重,植骨块均已骨性愈合.结论:本方法具有暴露充分,扩大减压,减压较为彻底,手术操作简便、出血少等优点,对颈部疾惠的手术病人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一种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颈部疾患新的理想方法.方法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加植骨术.自1991年6月~2002年12月治疗颈部疾患32例.结果32例均得到随访,平均改善率87.5%,无手术并发症及脊髓损伤症状加重,植骨块均已骨性愈合.结论本方法具有暴露充分,扩大减压,减压较为彻底,手术操作简便、出血少等优点.对颈部疾患的手术病人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