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右半结肠癌No.206组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淋巴结的清扫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完成的111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人口学特征、手术与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病理学检查、随访及生存情况。结果:111例患者中男59例,女52例,中位年龄60岁。肿瘤部位回盲部9例,升结肠37例,结肠肝曲62例,横结肠右侧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其中腹腔镜手术79例,开放手术8例,达芬奇手术24例;腹腔镜手术中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0(98,115)min,术中出血量30(20,50)mL,术后肛门排便时间4(3,5)d,术后住院7(6,8)d。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9.9%(11/111),其中切口感染、脂肪液化5例,乳糜瘘5例,吻合口出血1例。病理标本肿瘤TNM分期Ⅰ期17例、Ⅱ期44例、Ⅲ期49例、Ⅳ期1例。淋巴结检出27(23,31)枚,阳性淋巴结检出0(0,2)枚,淋巴结转移率为44.14%(49/111)。No.206组淋巴结检出数为3(1,4)枚,阳性淋巴结检出数为0(0,0)枚,淋巴结转移率为0.9%(1/111)。术后102例(91.9%)获得随访,9例失访,随访7~6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5年总生存率86.3%,5年无病生存率73.4%。结论:右半结肠癌No.206组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如果术前或术中评估怀疑No.206组淋巴结转移或局部进展期肝曲结肠癌,建议清扫No.206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 3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70例、女473例,年龄17~89岁、中位年龄63岁。根据术前是否接受肠镜下纳米碳混悬液病变定位,分为...  相似文献   
4.
一般情况下,左结肠动脉单独或与乙状结肠动脉共干发自肠系膜下动脉.我们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时,未见肠系膜下动脉发出分支到降结肠.而在清理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时,发现有一动脉在胰腺下缘处自肠系膜上动脉(直径7.86mm)发出.发出后,经腹膜壁层的后方横行向左,至降结肠附近分为升、降2支.升支与中结肠动脉的左支吻合,降支与和乙状结肠动脉的升支吻合.该动脉起始处外径3.18mm,全长14.30cm.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7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5例行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组),197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对比两组临床病理资料、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手术时间[(108.1±14.4)min vs.(87.7±10.6)min,P=0.001]更长,住院时间[(6.9±1.6)d vs.(7.6±1.8)d,P=0.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60.2±9.5)h vs.(70.3±9.5)h,P=0.001]、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6.1±1.2)d vs.(6.9±1.9)d,P=0.002]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器人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促进术后恢复方面具有优势,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前纤维结肠镜下病变距肛缘距离的测量与病变位置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5031例接受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中位数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显著性水平的事后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纤维结肠镜下测量各部位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分布如下:盲肠70(65,75)cm、升结肠70(60,75)cm、肝曲70(60,75)cm、横结肠60(50,70)cm、脾曲50(40,60)cm、降结肠40(35,50)cm、乙状结肠21.5(18.5,30)cm、直肠8(5,11.5)cm。不同部位病变距肛缘的距离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两两比较发现,右半结肠各部位肿瘤所测距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纤维结肠镜所测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无法严格区分各个部位肿瘤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12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800例,女性480例;中位年龄为63岁;右半结肠癌337例,左半结肠癌398例,直肠癌545例。PCR方法检测肿瘤标本的微卫星状态。依据MSI状态,将患者分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组和微卫星稳定性(MSS)/低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组。观察人口学特征,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微卫星状态等指标。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在1280例患者中,112例(8.7%)为MSI-H,79例(6.2%)为MSI-L,1089例(85.1%)为MSS。MSI-H组与MSS/MSI-L组患者在术前血清CEA(χ2=6.943,P<0.05)、肿瘤部位(Z=-9.451,P<0.001)、肿瘤TNM分期(Z=-2.108,P<0.05)、肿瘤T分期(Z=-2.397,P<0.05)、肿瘤N分期(Z=-3.892,P<0.001)、肿瘤分化(χ2=6.663,P<0.05)、肿瘤黏液成分(χ2=78.833,P<0.001)、肿瘤最大直径(χ2=39.656,P<0.001)、癌结节(χ2=8.759,P<0.05)、神经侵犯(χ2=10.238,P<0.05)、淋巴结转移率(LNR)(χ2=5.880,P<0.05)、淋巴结检出数(Z=-5.019,P<0.001)、阳性淋巴结检出数(Z=-3.667,P<0.00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为,MSI-H组患者CEA<4.7 ng/mL、右半结肠癌、低TNM分期、高T分期、低N分期、低分化、黏液成分、肿瘤直径≥4 cm、无癌结节、无神经侵犯、低LNR所占比例显著高于MSS/MSI-L组患者。MSI-H组淋巴结检出数显著多于MSS/MSI-L组,而阳性淋巴结检出数显著较少。结论MSI-H结直肠癌患者具有较为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其中既有预后良好的,亦有预后不良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治疗所致结直肠穿孔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1例结直肠穿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5~84岁,中位年龄64岁。观察指标:(1)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腹部手术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卫星状态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R方法检测肿瘤标本的微卫星状态,分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低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与微卫星稳定性(MSS)。观察指标:人口学特征、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微卫星状态。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潜在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P<0.1),淋巴结检出数量作为因变量进行Poisson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1280例患者中男800例(62.5%),女480例(37.5%),中位年龄63(26~91)岁,右半结肠癌337例(26.3%),左半结肠癌398例(31.1%),直肠癌545例(42.6%)。腹腔镜手术969例(75.7%),达芬奇手术153例(12.0%),开放手术158例(12.3%)。112例(8.8%)为MSI-H,79例(6.2%)为MSI-L,1089例(85.1%)为MSS。淋巴结检出数量为19(16,23.75)枚,阳性淋巴结检出数为0(0,1)。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1.56%(404/1280)。MSS/MSI-L患者淋巴结中位检出数19(16,23)枚,MSI-H患者为22(18,3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S/MSI-L、MSI-H患者阳性淋巴结中位检出数分别为0(0,1)枚、0(0,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肿瘤部位、微卫星不稳定状态、肿瘤最大直径、癌结节是结直肠癌淋巴结检出数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前CEA、术前CA19-9、微卫星不稳定状态、肿瘤分化、病理类型、T分期、癌结节、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是结直肠癌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卫星状态是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量的独立影响因素,MSI-H患者淋巴结检出数量增多,阳性淋巴结检出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