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其发病率较高,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约30%的痔患者术后会出现排便困难。排便困难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加重创口.出血、水肿,严重者还可引起内痔结扎线过早脱落,导致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就近年来防治痔术后排便困难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来酸依那普利致急性肾衰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酸依那普利致急性肾衰1例黄洪涛(血液科)患者男性76岁病案号920756发现左上腹包块4月余,1994年4月25日收入血液科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a,血压最高240/147kPa,间服复方降压片治疗。入院查体:Bp200/140kPa,...  相似文献   
3.
唐劲天  黄洪涛 《中级医刊》2004,39(11):12-14
2.2.6前列腺癌 美国MGH进行了前列腺癌Ⅲ期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为高剂量组,先用光子适形照射50.4Gy,质子单野加量6.75Cy。对照组为常规放疗。在1982-1992年间共治疗了202例Gleason7—10级肿瘤,其中试验组103例,对照组99例。局部肿瘤复发的标准是直肠指诊肿瘤增大。试验组的5年和8年  相似文献   
4.
小肠出血多指发生于Treitz韧带以下,回盲瓣以上的空肠和回肠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3%~5%。由于小肠肠管长、系膜短、排列折叠、腹腔内活动度大等解剖特点,常规的胃镜或结肠镜不  相似文献   
5.
唐劲天  黄洪涛 《中国医刊》2004,39(10):29-31
经过科学工作者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研究和实践,质子治疗肿瘤技术已逐渐走向成熟.质子束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特征决定了其能量大,穿透力强,用高度精确计算机技术控制,可随意将Bragg峰调整到肿瘤区并释放大量能量,杀死肿瘤细胞,而途经的正常组织损伤小的优点.目前质子治疗肿瘤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优先发展和令人瞩目的肿瘤治疗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吻合口瘘的先兆并及时有效地应对,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增加保肛手术的成功率。2010年6月,我科收治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1例,行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切开挂线引流术,经精心的综合治疗和细致的护理,  相似文献   
7.
放烧复合伤对骨髓基质细胞血小板生成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5Gyγ射线放射损伤复合15%Ⅲ度烧伤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血小板生成素(TPO)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基质细胞TPO mRNA。结果:惺赂仿组动物股骨骨髓巨核细胞和外周血小板数分别在伤后第7、13天和第3、7天降到低值。骨髓基质细胞TPO mRNA量于伤后第3、13天出现明显的组间差异,表现在放射组和烧伤组明显低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黏膜下肿瘤的内镜特点、病理分类及内镜治疗方法。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并在内镜下用圈套器行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果16例中脂肪瘤9例,类癌3例,恶性淋巴瘤2例,平滑肌瘤2例。均予内镜下肿物切除术,并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结肠镜检是大肠黏膜下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提高对大肠黏膜下肿瘤内镜形态特点的认识,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内镜下肿瘤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闭合式侧切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将60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取闭合式侧切术与经骶尾人路改良耻骨直肠肌松解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进行疗效比较,在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创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随访6个月,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闭合式侧切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优于经骶尾入路改良耻骨直肠肌松解术。  相似文献   
10.
唐劲天  黄洪涛 《中国医刊》2004,39(11):12-14
2.2.6 前列腺癌美国MGH进行了前列腺癌Ⅲ期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为高剂量组,先用光子适形照射50.4Gy,质子单野加量6.75Gy.对照组为常规放疗.在1982 ~1992年间共治疗了202例Gleason7-10级肿瘤,其中试验组103例,对照组99例.局部肿瘤复发的标准是直肠指诊肿瘤增大.试验组的5年和8年局控率分别为94%和84%,而对照组却分别为64%和19%(P=0.0014),两组的出血都较轻,没有严重后遗症.LLUMC总结了1991 ~1995年用光子加质子治疗的前列腺癌643例,病人为T1-4N0M0,PSA小于50,未接受过任何内分泌治疗或手术治疗.随访的观察指标为PSA,若PSA连续3次检查上升10%,或一次检测明显升高而不得不行雌激素抑制治疗,则判定为治疗失败.全组病人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3~60个月),3年和4年临床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和90%.下表比较了根治手术、光子适形放疗和光子加质子适形放疗的疗效.光子加质子的治疗效果已优于光子适形放疗.与手术治疗相比,在治疗前PSA小于10ng/ml的病人,光子加质子的疗效优于手术切除.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质子放疗后的PSA值是预后的一个重要因子.光子和质子适形放疗的晚期放射性损伤包括直肠和泌尿道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RTOG 3~4级的3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3%,明显低于光子适形放疗75Gy后的5%的发生率[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