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治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27岁,因阴囊内无痛性肿块4个月就诊。体检于左侧阴囊内可扪及囊性肿块,同侧睾丸不能扪及。行左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结果:术中见左侧睾丸旁多发结节状隆起肿块,质偏硬;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梁索状结构并埋没在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具有上皮源性、间质性和神经源性等多向分化的特点。术后已随访3年无瘤生存,预后良好。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有特异的临床病理特征,好发于年轻男性,手术切除肿瘤联合化疗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睾丸旁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比腹腔型预后相对好。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索建立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ED)动物模型。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胆固醇及高脂饮食,同时用球囊导管损伤双侧髂内动脉内皮。测定术后4周、8周血脂并观察阴茎勃起情况、交配情况,同时用阴茎海绵体注射盐酸罂粟碱、阴茎血管双核素检查、髂内动脉数字减影造影(DSA)等方法研究勃起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4周、8周模型组动物出现明显高脂血症,勃起程度明显下降,交配实验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动脉造影显示双侧髂内动脉管腔直径明显缩小,双核素检查动脉显像指数(PIA)及静脉显像指数(PIV)明显降低,但第4周的模型组与对照组PIV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同时用球囊导管扩张动物髂内动脉,可以加速模型的形成,从而用于血管性ED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无症状前列腺炎(Ⅳ型)的关系.方法对血清PSA 4~10 ng/mL,肛门指检正常且无前列腺炎症状的102名体检者,进行前列腺按摩液(EPS)或前列腺按摩后尿液(VB3)检查,若EPS中WBC>10/HP或VB3离心后WBC>10/HP,则诊断为Ⅳ型前列腺炎,给予6周治疗后复查血清PSA.结果 102例中诊断Ⅳ型前列腺炎28例(27.5%).治疗后13例血清PSA<4 ng/mL,随访6月其血清PSA仅平均上升3.8%(P>0.05);15例血清PSA仍高于4 ng/mL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前列腺癌6例,慢性炎症、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组织各3例.结论对血清PSA 轻度增高且肛门指检正常者应进行Ⅳ型前列腺炎的筛检,经确诊给予相应治疗后半数患者血清PSA可恢复至正常,从而避免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区中老年男性人群下尿路症状(LUTS)的患病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多阶段抽样方法,在上海市市区一般人群中抽取40岁以上男性居民1 583名,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方法调查该人群中LUTS的患病率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在40~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年龄组中,中、重度LUTS(IPSS≥8)患病率分别为8.7%、19.4%、32.3%和40.2%,呈现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上升趋势;随着LUTS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的QoL评分也显著上升,轻、中、重度LUTS三组间QoL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上海市市区男性LUTS患病率已接近欧美国家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成人及家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索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 (CCSM)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 方法 :采用勃起功能正常的成年男子及新西兰家兔的新鲜阴茎标本 ,经处理后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法 ,对阴茎海绵体组织块进行培养 ,获得CCSM后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等多种方法从细胞形态学及CCSM生长特性等不同侧面对培养的人及新西兰家兔的CCSM进行鉴定 ,并测定CCSM在体外培养时的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经 2 4h潜伏期 ,体外培养的CCSM进入指数增长期 ,维持约 96h后进入平台期 ;从接种组织块至长成单层细胞约需 15~ 2 0d ,传代后约 4~ 7d后长成单层 ;传代后的细胞增殖旺盛 ,成束状生长 ,并呈现层叠排列及“峰 谷”现象 ;CCSM在体外可稳定传 7~ 12代 ,传代期间其形态及增殖活性变化不明显 ;各种检测鉴定均证实所获细胞为CCSM。 结论 :CCSM原代细胞培养法简便、稳定、可靠 ,对研究阴茎的勃起机制及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调控及其治疗药物筛选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Millin前列腺切除术进行改良,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对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改良的Millin前列腺切除术,包括前列腺包膜切口的改进及缝合的改良;前列腺摘除后楔行切除膀胱颈后唇,将膀胱颈部黏膜拉下覆盖缝合于前列腺窝内壁.结果 本组手术均成功,恢复顺利.平均手术时间80 min,平均出血量120 ml,均未输血,平均切除前列腺组织78.3 g,拔除导尿管后均排尿通畅.其中3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IPSS自术前平均29.1分下降至4分.残余尿≤20 ml.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改良的Millin前列腺切除术为理想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开放手术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腹膜后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后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Castleman病 )临床罕见。我院收治 1例 ,报道如下。患者 ,女 ,30岁。左侧腰背部间歇性疼痛 8年于 2 0 0 1年 8月 2 0日就诊。体检未见异常发现。B超示左肾下极实质性肿块。CT提示左肾下方腹膜后实质性占位病灶 7.0cm× 5 .1cm× 3.7cm ,左侧腰大肌显示清晰无明显受累表现。MR示肿块T1w、T2w呈等信号 ,信号均匀 ,边缘可见明显包膜 ,左肾受压向左上方推移。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正常。术前诊断 :左侧腹膜后肿瘤。全麻下行左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肾下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以术前前列腺活检资料来推断前列腺癌体积及病理的价值。方法 以 3 3例因前列腺癌而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术前PSA、PSAD及前列腺 8点活检的结果与前列腺癌体积及病理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  (1)前列腺癌体积与术前PSA、PSAD及前列腺活检的结果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年龄、术前前列腺体积以及摘除标本的体积无明显相关关系 ;(2 )前列腺活检中阳性点数联合PSA与前列腺癌体积的回归模型预测前列腺癌体积最好 ;(3 )前列腺活检中阳性点数≤ 3点组的癌体积及精囊浸润率低于阳性点数≥ 4点组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前列腺 8点活检中阳性点数是预测前列腺癌体积及病理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尤其是联合检测PSA ,更增加其预测前列腺癌体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较大结石的疗效。方法对32例经后腹腔镜、40例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TUL)治疗的输尿管上段较大结石(直径大于1.0cm)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组32例患者中31例手术成功,1例因结石上移入肾盂改为开放手术,患者结石均完全取净,无严重并发症出现。TUL组40例患者有6例术中改变术式,转为开放手术;接受TUL术34例患者中18例存在不同程度碎石上漂,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对输尿管上段较大结石取石更完整、更干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