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丹参对体外循环中肺内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3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用药组。于体外循环前及心脏复跳后10min,45min,2h,6h检测肺循环前,后血中过氧化脂质浓度和白细胞数。结果;肺再灌注早期对照组左房血白细胞数低于右房血而左房血过氧化脂质浓度高于右房血,用药组左,右房血白细胞数和过氧化脂质浓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探讨卡托普利(captopril)对缺血 -再灌注鼠心肌保护的机制。 方法 采用 L angendorff离体鼠心灌流模型 ,将 18只 SD大白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6只 ) ,对照组、缺血 -再灌注组、卡托普利组。观察心肌 NOS同工酶活性、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肌酸激酶含量和冠脉流出液 NO的变化。 结果 缺血 -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诱导型 NOS(i NOS)活性增高 (P<0 .0 0 1) ,而心肌原生型 NOS(c NOS)活性及总 NOS活性显著降低 (P<0 .0 0 1,0 .0 5 ) ,冠脉流出液 NO含量下降(P<0 .0 1)。卡托普利组再灌注 30分钟 ,心肌 i NOS活性低于缺血 -再灌注组 (P<0 .0 1) ,c NOS活性和总 NOS活性高于缺血 -再灌注组 (P<0 .0 1,0 .0 5 ) ,再灌注期间冠脉流出液 NO水平高于缺血 -再灌注组 (P<0 .0 1) ,心肌损伤较缺血 -再灌注组减轻。 结论 心肌 NOS同工酶活性及 NO产生的失常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卡托普利可通过调节心肌 NOS同工酶活性 ,维持正常的 NO水平 ,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X线片提示所有患者均达解剖复位,未见前后成角或外翻,钢板位置良好未见断裂。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6±1.5)个月。结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粉碎性骨折,优良率高,术后骨折愈合良好,并发症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丹参在体外循环中对肺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前应用丹参预防体外循环时肺的损伤。方法 30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各15例。于体外循环前及心脏复跳后10min、45min、2h、6h检测左、右心房血白细胞数和过氧化脂质浓度,并于体外循环前、后取肺组织作活检。结果 丹参能明显抑制肺再灌注早期白细胞肺内聚集,减少肺内氧自由基的产生,体外循环后肺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用药组未见明显白细胞聚集、渗出,肺组织损伤较对  相似文献   
6.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或左心室流出道狭窄(PS或LVOTO)是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其手术方法有多种,但均存在远期右室流出道梗阻的问题。近期有学者采取改良Ni-kaidoh手术治疗这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以期获得流出道与大动脉间更好的对位关系,解决术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问题和获得接近生理情况下血流动力学效果,同时降低远期右心室流出道梗阻(RVOTO)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captopril)对局部缺血再灌注免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将1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3组(每组n=6),对照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30分,再灌注90分;卡托普利组阻断前30分静脉注射卡托普利每 20分 2 mg/kg,再灌注时再持续静脉注射卡托普利每 90分1mg/kg,假手术组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置线但不阻断血流。观察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同工酶活性、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肌酸激酶含量及右心房血一氧化氮(NO)的变化,监测心肌功能。 结果:缺血再灌注心肌原生型NOS(CNOS)活性(P<0.001)及总NOS活性(P<0.01)显著下降,NO产生减少(P<0.05~0.01),卡托普利组缺血再灌注期间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再灌注30分心肌CNOS活性(P<0.01)及总NOS活性(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肌损害较对照组减轻。 结论:NO产生不足是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卡托普利通过调节NOS活性,维持正常NO水平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急诊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方法108例危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施行急诊手术,其中非紫绀型76例,包括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7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6例,动脉导管未闭9例,主动脉缩窄5例;紫绀型32例,包括法洛四联症11例,法洛三联症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9例.105例行根治术,3例行姑息手术.结果全组术中死亡2例,术后早期死亡6例,总死亡率7.4%;其余患者术后并发症为:残余分流1例,肺部感染12例,低心排综合征5例,肾功能不全1例,声带水肿2例,心律失常2例,多次气管插管5例.随访2~48个月,晚期无死亡,心功能Ⅰ~Ⅱ级,效果满意.结论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急诊外科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在于准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及加强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85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心脏瓣膜病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16~69岁。术前心功能Ⅲ级56例,Ⅳ级2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EF)≤40%13例,平均肺动脉压(MPAP)≥60mmHg15例,EF≤40%且MPAP≥60mmHg5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52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和三尖瓣成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和三尖瓣成行术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术26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成形术1例。观察EF和MPAP对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影响。结果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S)、室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EF≤40%患者并发LOS9例(9/13),高于EFt40%者(4/72),(P〈0.01);MPAP≥60mmHg患者并发LOS8例(8/15),高于MPAP〈60mmHg者(5/70)(P〈0.01);EF≤40%且MPAP≥60mmHg患者全部并发LOS(5/5),高于非具备该条件者(8/80)(P〈0.001)。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存活81例,早期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存活者随访3~69个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肺动脉压是影响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重要因素。提高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疗效的方法是注重围术期处理、合理纠正病蛮和加强末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病患者施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的疗效,讨论手术方式的选择、临床适应证及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2月二尖瓣成形术112例,手术前、中、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返流的情况。成形方法为:楔形切除37例,腱索缩短17例,腱索转移4例,人工腱索4例,瓣膜修补4例,瓣叶裂隙直接缝合30例,“双孔”技术8例,交界环缩8例;其中瓣环成形加放Carpentier环57例。以打水试验无明显返流、经食管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返流不超过Ⅱ°作为成形满意的标准。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存活者术后50 d胸壁彩色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膜无返流和Ⅰ°返流90例,Ⅰ~Ⅱ°返流8例,Ⅱ°返流6例;左心室舒张与收缩末期内径和二尖瓣口面积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79例随访3个月~4年,心功能(NYHA标准)恢复Ⅰ~Ⅱ级73例,Ⅲ级4例,Ⅳ级2例。结论二尖瓣病变的类型关系到成形方式,而心胸比例及左心室扩大指数及手术技术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慎重选择手术适应证与提高手术技巧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