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男53例,女19例;年龄16~65岁,平均34岁;左侧33例,右侧39例。闭合伤61例,开放伤11例。髌骨下极粉碎45例,髌底粉碎6例,全髌粉碎21例。内固定方式:钢丝环扎固定26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5例,镍钛聚髌器(NT-PC)固定41例,对其疗效作分析对比。结果:72例患者中有6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以术后不同时期膝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综合判断疗效,钢丝环扎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固定、NT-PC固定三组中,术后下地行走平均时间分别为35、18、10d,术后正常步态平均时间分别为48、45、22d,屈膝90°时间分别为50、30、26d,三组优良率分别为79·2%、50·0%、91·9%。结论:NT-PC用于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避免了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最大限度保存膝关节功能,是目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析我科2002年8月至2006年3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5例新鲜的Tossy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住和NeerⅢ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术后随访4~47个月,采用Iazzcan0标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优13例,良2例,优良率达到100%。结论 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应用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52例,首次手术43例,二次手术7例,三次手术2例,观察病人症状改善、融合节段椎体的稳定性、椎体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症状在神经损伤轻者均在手术后即刻改善,神经损伤重者术后1个月内有恢复,二次及三次手术者恢复相对稍慢,1例合并陈旧性神经根断裂者症状改善但神经功能恢复不佳;除1例翻修手术椎体复位稍有丢失外其余稳定性均良好;椎体融合在3~6个月内完成。结论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改善临床症状快捷、彻底、持久,恢复脊椎稳定性可靠,椎体融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分析自2000年4月~2003年12月,采用后路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固定联合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共12例,按M eyer-d ing分度:Ⅰ°滑脱7例,Ⅱ°滑脱4例,Ⅲ°滑脱1例。术后随访2~4.5年,平均3.2年。结果12例患者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年89%,2.3年达100%,优良率为91.7%。结论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Cage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二者能够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符合腰椎生物力学的要求,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术式。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38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69例,接受单纯性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69例,接受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板植骨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手术前,两组患者脊柱矢状位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脊柱矢状位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板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采用后路植骨并放置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椎结核的疗效和操作。方法2009年5月-2012年5月,本科采取后路入口、植骨并短节段内固定,同时行脓肿病灶清除的方法处理胸腰椎脊柱结核共128例,并进行平均2年的术后随访,现对其病例和随访反馈信息采取回顾性研究。结果128名患者均获得I期切口愈合,通过术后检查和2年左右随访,结核症状全部消失,无复发,移植骨块成活率100%,78例患者的后凸畸形明显矫正。结论此种手术可以在一个切口内进行植骨、内固定和脓肿病灶处理等多个操作,对患者的创伤小;后路内固定相比前路手术安全性和操作性更高,维护脊柱的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解剖基础。方法本组共应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39例,并随访分析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采用Aitken和Rorabeek综合评分系统评分,优25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结论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固定牢靠,复位较好,有利于患者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在临床上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不同修复方法的效果,提出半月板损伤修复较适用的方法。方法随访138例165个半月板损伤镜下修复的病人,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镜下半月板缝合优于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后者又优于半月板次全切除成形术。结论应尽量避免切除半月板,完好部份应予保留修整成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与脊髓功能恢复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32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脑脊液(CSF)中天门冬氨基酸(Asp)和谷氨酸(Glu)在损伤后不同时段的含量变化。结果 天门冬氨基酸(Asp)和谷氨酸(Glu)在损伤后16h达到高峰,24h后开始逐渐下降;兴奋性氨基酸在损伤后高峰越早,升高得越多,脊髓损伤越严重;CSF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升高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脊髓功能恢复越差。结论 CSF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是脊髓损伤的敏感指标,可以作为早期预测脊髓损伤程度和判断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及半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经对10例(13膝)经临床检查确诊的髌骨脱位及半脱位患者,在行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紧缩的的基础上,配合胫骨结节内移等手术治疗.手术前后均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10例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增加,无髌骨再脱位发生,恐惧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69.6±3.9),术后平均(94.1±3.7).结论: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紧缩为主的综合术式治疗髌骨脱位能有效减轻症状防止复发,,对维持髌骨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