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丹  高耀  向欢  邢婕  韩雨梅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9,50(8):1818-1827
目的构建逍遥散单味药-成分-共有靶点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究逍遥散"异病同治"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共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database@Taiwan、TCMID、Batman-TCM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获取逍遥散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结合CTD、TTD、Pharm GKB、OMIM、Gencards、Drugbank数据库获取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单味药-成分-共有靶点网络。采用Metascape工具对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共有靶点进行GO生物过程分析、Reactome通路分析、KEGG通路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和模块分析。分别采用Bio GPS、Genecards分析通路关键靶点的组织分布和亚细胞分布,并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组织-靶点、亚细胞-靶点网络。采用Dis Ge NET数据库对通路关键靶点进行蛋白归属。结果逍遥散治疗糖尿病和抑郁症共病涉及免疫炎症反应,与G蛋白偶联受体、胰岛素及其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通过调节环磷酸腺苷(c 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实现。结论逍遥散治疗抑郁症和糖尿病共病的作用机制涉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相关信号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胰岛素及其受体等调节过程,可为深入阐释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特点及其药理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向欢  高耀  刘少博  韩雨梅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9,50(14):3368-3373
目的从环磷酸腺苷(c AMP)信号通路角度探讨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_2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程序对大鼠进行造模,以高、中、低剂量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_2提取物及文拉法辛为干预药物,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 AMP、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及其相应m 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 AMP、PKA、p-CREB、BDNF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复方柴归方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组c AMP、PKA、p-CREB、BDNF水平均出现回调(P0.05、0.01);同时,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酪氨酸激酶B(TrkB)、PKA、p-CREB、BDNF的m 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复方柴归方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Trk B、PKA、p-CREB、BDNF的m RNA水平均出现回调(P0.05、0.01)。结论复方柴归方超临界CO_2提取物可通过调控c AMP-PKA-CREB-BDNF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耀  王鹏  许腾  武文泽  向欢  韩雨梅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21,52(5):1360-1368
目的通过对多种生物样本中内源性代谢物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阐释逍遥散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抑郁大鼠模型的血液、尿液、海马、肝脏、盲肠、粪便和临床患者的血浆、尿液等生物样本中逍遥散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特征综合分析,归纳总结逍遥散在不同生物样本中调节的关键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结果逍遥散在不同生物样本中调节的相同差异代谢物有34个,其中11个变化趋势一致,涉及的关键代谢通路为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通路等。结论逍遥散能够通过调节体内代谢平衡所在的代谢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为系统挖掘逍遥散抗抑郁代谢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13a)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检测方法。方法提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4例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总DNA后,使用HindⅢ内切酶和质粒安全性ATP依赖DNA酶(PSAD)分别进行酶切;根据松弛环状DNA(rcDNA)和cccDNA的结构差异,设计特异性扩增HBV cccDNA的引物,对酶切后的产物进行滚环扩增(RCA)和PCR扩增;并筛选crRNA,建立基于CRISPR/Cas13a技术的HBV cccDNA检测新方法。结果利用α-1-抗胰蛋白酶(A1AT)和HBV表面抗原(HBsAg)引物对双重酶切后的产物进行扩增,验证产物中HBV基因组的存在;利用HBV cccDNA和HBV rcDNA引物对PSDA酶切后的产物扩增,验证了产物中只存在HBV cccDNA;利用RCA后的阳性样本作为模板梯度稀释,然后进行PCR扩增转录后使用CRISPR/Cas13a检测,计算出检测下限为10拷贝/μl。结论本研究建立了RCA-PCR-CRISPR-Cas13a的新型检测方法,可对HBV cccDNA进行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检测,为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评估、治疗终点的确定以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牙周病600例中医辨证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赟  高耀 《医学信息》2008,21(10):1884-1884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部位的慢性破坏件疾病.本病以牙龈萎缩.牙龈经常渗出血液甚至齿根室露,牙齿松动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及此过程中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CXC趋化因子配体9/10/11(CXCL9/10/11)信号轴的作用。方法:取肾细胞癌(RCC)患者外周血10 ml,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  相似文献   
7.
恒定的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iNKT细胞)是来源于胸腺的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表达自然杀伤细胞相关受体和T淋巴细胞受体。iNKT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在肝脏内富集,表现出独特的功能特性,可以分泌细胞因子并调节微环境其他免疫细胞活性,以达到免疫监视及预防疾病的作用,尤其是在肿瘤微环境中,iNKT细胞能够激发肝脏抗肿瘤免疫反应、逆转免疫抑制微环境状态。就iNK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肝脏免疫稳态中的特殊作用,尤其就iNK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与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交泰丸治疗抑郁症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潇  高耀  向欢  秦雪梅  田俊生 《中草药》2017,48(8):1584-1590
目的筛选交泰丸抗抑郁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DME/T计算方法筛选交泰丸活性成分,依据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文本挖掘工具(CooLGeN)预测和筛选交泰丸的活性成分及其抗抑郁作用靶点。借助Gephi软件构建交泰丸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对靶点基因功能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交泰丸中筛选得到28个活性成分,涉及靶点38个,主要通过参与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调节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轴突导向因子从而改善神经元细胞的生长发育状况;调控MAPK、Wnt以及Erb B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结论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交泰丸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卓西平(dizocilpine, MK-801)重复给药建立的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的海马灰质体积和候选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将出生后28 d的30只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K-801中剂量组(0.25 mg/kg)、MK-801高剂量组(0.50 mg/kg)和生理盐水(5 mL/kg)组, 每组10只, 大鼠按照分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4 d, 1次/d。大鼠在出生后60 d依次进行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和Y迷宫实验, 分别检测自发活动、探索能力、焦虑程度和物体识别记忆能力以及空间工作记忆;在出生后67 d时采用结构磁共振成像检测大鼠海马灰质体积的变化;在出生后70 d采用qRT-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候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 (1)行为学结果表明, 3组大鼠的运动总距离、中央区域活动时间、新物体识别指数、自发正确交替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5, 10.11, 13.62, 11.99, 均P<0.05)。...  相似文献   
10.
李鑫琦  高耀  李爱平  李科  刘月涛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21):5273-5281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和网络药理学对"黄芪-当归"治疗虚劳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中含黄芪的方剂、配伍组合及其主治疾病;探究含黄芪并治疗虚劳的方剂及配伍组合,明确"黄芪-当归"这一核心配伍药对。采用Batman-TCM、Gene Cards和OMIM等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并对靶点进行拓扑属性分析、聚类分析、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中共收录含黄芪方剂459条,涉及中药641味。其中,"黄芪-当归"为主治虚劳的核心药对组合,与古籍记载、临床用药相吻合。网络分析表明该药对主要涉及免疫应答、氧化应激、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pathwaysincancer、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虚劳的作用。结论揭示了"黄芪-当归"药对治疗虚劳的分子机制,为黄芪及其组方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