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归纳按“李氏三联征”概念指导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继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经验。方法“李氏三联征”的概念包括:(1)临床症状:便秘、营养不良、上消化道梗阻(呕吐、进食困难)三联症状;(2)解剖学表现:具有横结肠下垂、脾曲升高和肠系膜上动脉压迫三联解剖异常;(3)治疗: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菌群移植三联治疗。根据“李氏三联征”概念,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和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8例慢性便秘继发SMAS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营养指标、胃肠生活质量指数和Wexner排粪评分,按上述“李氏三联征”的标准进行评估和治疗,对临床症状和解剖学特征指标进行随访,记录治疗后1、3、6和12个月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李氏三联征”特征,均存在严重便秘、营养不良及上消化道梗阻的临床表现,均具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征象和明显的脾曲升高的解剖学表现。经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及菌群移植三联治疗后,69例(88.5%)症状明显改善,9例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69例非手术患者经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进食,1个月后便秘相关指标改善,至12个月后时,每周自主排粪次数从治疗前(1.0±0.8)次增加至(5.0±1.6)次,胃肠生活质量指数由治疗前(52.7±8.5)分增加至(93.2±7.5)分,Wexner排粪评分由治疗前(19.1±2.5)分下降至(6.2±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访1个月后营养指标改善,至12个月后时,体质指数从治疗前(17.9±1.8)kg/m2增加至(21.0±1.3)kg/m2,总蛋白由(65.2±5.7)g/L增加至(68.3±4.2)g/L,白蛋白从(32.1±5.1)g/L增加至(40.4±3.0)g/L,纤维蛋白原从(1.9±0.5)g/L增加至(2.4±0.5)g/L,前白蛋白从(163.2±5.3)mg/L增加至(259.1±45.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上消化道造影及肠系膜上动脉成像均显示十二指肠受压征象解除,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从治疗前(17.4±3.8)°增加至(37.8±5.8)°(t=-22.26,P<0.001)。结论慢性便秘继发SMAS患者具有“李氏三联征”的异常三联临床症状和解剖学表现时,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胸膝位及菌群移植三联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3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粪菌移植(FMT)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粪菌移植治疗。治疗前做好入院宣教、供体护理、受者肠道准备,配制移植菌液,经鼻肠管注入菌液,移植后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并做好饮食指导。结果经粪菌移植治疗后第12周,11例(36.7%)患者获得临床治愈,18例(60.0%)获得临床改善,1例无效。患者自主排便次数从治疗前的平均1.2次/周逐渐增加,至12周达4.2次/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结论粪菌移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良好。在粪菌移植治疗中,供体筛查的准确性、菌液提取与配制、移植前后患者适应性以及移植后肠康复中饮食、活动指导等是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明确粪菌胶囊移植(capsulized FMT)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确诊为慢传输型便秘(STC)的15例病人,口服3 d粪菌胶囊治疗,记录移植治疗前后临床治愈率、临床缓解率、每周自主排便次数、Bristol评分、Wexner便秘评分、胃肠生活质量及相关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12周。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粪菌胶囊移植治疗后临床治愈率维持在40.0%(6/15),临床缓解率为53.3%(8/15),第12周病人排便次数明显增加[(2.2±1.5)vs.(3.1±2.1)次/周],Bristol评分改善[(6.7±1.3)vs.(5.1±1.8)分],Wexner便秘评分明显下降[(13.7±3.5)vs.(10.1±2.3)分],GIQLI评分升高[(87.2±14.6)vs.(110.9±1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粪菌胶囊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短期观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3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d急诊入院,查腹部平片(图1A)提示肠梗阻,腹部CT(图1B、C)提示肠梗阻,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肝囊肿?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现患者腹痛明显,腹胀,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8.6 ℃,无畏寒.30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部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璧紧张,上腹部压痛及反跳痛,以右肋缘下为甚,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腹部鼓音区正常.移动性浊音弱阳性,肝区叩击痛,脾浊音界正常,肠鸣音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菌群移植(FMT)联合肠内营养对顽固性腹泻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和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71例顽固性腹泻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病人的基本信息、症状体征、排便次数、Bristol粪便评分、营养指标等,给予菌群移植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后对上述指标进行随访。结果 经6个月随访,FMT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度腹泻伴重度营养不良病人,治疗腹泻的有效率为95.8%,其中治愈53例(74.7%),缓解15例(21.1%),无效3例(4.2%),复发6例(8.5%)。排便次数由治疗前的(8.3±2.2)次减少至1个月后(5.3±1.3)次,3个月后(3.2±0.8)次,6个月后(1.9±0.6)次。Bristol粪便评分由治疗前(6.6±0.3)分,减少至治疗后1个月(4.8±0.7)分,3个月后(4.6±0.8)分,6个月后(4.3±0.8)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病人体重指数(BMI)为15.3±1.3,经治疗1、3、6个月分别增加至17.4±2.4、19.0±3.2、19.3±3.8。总蛋白由治疗前(48.6±4.7)g/L,经治疗后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55.4±5.7)g/L、(60.3±5.4) g/L、(68.4±6.9)g/L。白蛋白由治疗前(22.4±1.7 )g/L,治疗后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31.7±2.4) g/L、(35.8±2.7) g/L、(37.5±3.7)g/L;纤维蛋白原由治疗前(1.6±0.4) g/L,治疗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2.0±0.7)g/L、(2.4±0.8)g/L、(2.4±0.7)g/L;前白蛋白由治疗前(82.0±18.6) mg/L,治疗1、3、6个月后分别增加至(178.3±25.3)mg/L、(235.7±28.2) mg/L、(259.6±33.5) m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6个月随访,FMT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减少顽固性腹泻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病人腹泻次数、改善粪便性状,并明显增加BMI、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7.
卫氏并殖吸虫病(卫氏肺吸虫)是由卫氏并殖吸虫寄生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解放后,经过积极的防治,疫情得到了较有效的控制。但由于近来市民对生吃半生吃水产品(包括溪蟹)的饮食习惯在城乡较为普遍,目前,卫生并殖吸虫病在本市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加上临床诊断时有误诊,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痛苦。为此,我们分别在2002年9月和2004年9月选择本市丈亭镇梅溪村、陆埠镇杜徐村、梁弄镇东溪村、鹿亭乡路坑村4个历史流行地区,开展了人群和中间宿主感染率调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