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洁  马振 《陕西中医》2007,28(6):707-708
目的:探讨“脾虚生风”理论的临床应用。方法:归纳总结历代相关文献资料,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脾虚可以生风,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乏源,筋脉失养导致。其理论在临床亦立足于辨证,在脾虚引起的风气内动的证治中,其效亦彰。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国内不同药厂生产的酒石酸美托洛尔胶囊剂与片剂体外溶出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将实验数据运用威布尔分布函数进行处理,求得参数m、T_(50)、Td,对体外参数T_(50)进行了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剂型间有显著性差异;同一剂型不同批号的胶囊剂或片剂间无明显差异,证明处方和工艺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3.
经胼胝体穹隆间人路切除下丘脑内型错构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下丘脑内型错构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报告4例下丘脑内型错构瘤,采用右额后开颅经胼胝体-透明隔-穹隆间入路切除下丘脑内型错构瘤。结果4例均为儿童,男女为31,均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错构瘤为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后低钠血症1例,轻度尿崩1例,无其他合并症。随诊半年至1.5年,无任何癫痫发作。结论经胼胝体-透明膈-穹隆间入路是下丘脑内型错构瘤的最佳手术入路,错构瘤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即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原因和最佳处理方式。方法对102例经胼胝体切开穹窿间入路切除巨大颅咽管瘤的病人,记录术后尿量、血电解质、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ALD)、皮质醇水平,比较术后激素水平变化与水、钠代谢紊乱的关系。结果本组均出现水、钠代谢紊乱,术后2周完全恢复52例,4周基本恢复33例,6周恢复12例,需长时间人工调整电解质水平5例。术后ADH、ALD和皮质醇的不足是导致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结论颅咽管瘤切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与手术损伤下丘脑有关,紊乱类型与ADH、ALD和醛固酮的缺乏情况有关;及时给予相应激素及对症治疗,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腹型过敏性紫癜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37岁。患于6天前无明显诱因持续上腹部隐痛,阵发性加剧,3天前进食,水约1-2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有鲜红色血丝。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入院当天排柏泊样便2次,总量约50ml,仍感腹痛,饮食欠佳、尿少,无水肿。查体:心肺(-),腹软,上腹压痛,肠鸣音活跃,未见皮疹。  相似文献   
6.
采用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Ofloxain)对24例久治不愈的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痰菌阳性病人进行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医用外科口罩模拟复用清洗和消毒后主要性能指标变化。方法 以颗粒过滤效率(PFE)、细菌过滤效率(BFE)作为医用外科口罩的关键性能指标,对不同佩戴时间、不同干燥方式、不同洗消方式等试验条件进行验证。结果 试验后的医用外科口罩关键性能指标能够符合标准要求。结论 医用外科口罩采用清水洗涤、56℃热水浸泡和100℃沸水浸泡处理后主要性能指标未见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杨培君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振  杨宁  刘东敏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676-677
杨培君主任医师为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学术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急症分会胸痹学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从医 40余年,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经破裂的纤维环而突出,其突出部位多发生在后外侧结构薄弱处,也就是神经根穿经椎间孔的部位,压迫或刺激邻近的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所产生的一系列腰腿痛综合征状。2000年6月-2004年11月,笔者应用三维电脑牵引床牵引和熏疗治疗6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TAO患者(62条患肢)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采用主观指标包括患肢疼痛、冷感以及客观指标包括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足部溃疡变化、皮温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例患者(4条患肢)移植后3周因小腿中段以下出现坏死导致低位截肢;46例保肢患者(58条患肢),移植后1个月,小腿疼痛及冷感觉均消失,足部疼痛和冷感评分均优于移植前(P<0.05)。移植后3个月,10例(10条患肢)溃疡全部愈合;46例保肢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由(80.38±45.53)m增加到(330.56±142.31)m,下肢皮温由(26.50±0.46)℃增加到(31.49±0.45)℃,ABI由0.41±0.02增加到0.71±0.05,移植后以上三项指标均明显优于移植前(P<0.05)。移植后6个月,46例保肢患者58条患肢动脉造影,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或CT检测,均未发现恶性肿瘤、视网膜增生、动脉瘤等并发症。40例患者移植后随访9~36个月(平均22.5个月)症状改善后无加重;6例患者6个月后因下肢疼痛加重,疼痛评分为4分,并伴有足趾溃疡,再次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再次移植后18个月,患者仅有下肢乏力,疼痛改善,疼痛评分为1分,足趾溃疡愈合,无间歇性跛行。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AO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无法进行搭桥的患者,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